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宁“躺平”也不生“三孩” 中国女性:别当我们是猪

邹宗翰 | William Yang | ARD
2021年6月1日

中国政府5月31日宣布开放“三孩”,这是“全面两孩”施行5年后,人口生育政策再次放宽。“三胎”政策被质疑能否提高民众生育意愿?对于这件事,中国女性怎么说?

https://p.dw.com/p/3uFRz
70 Jahre VR China | Einzelkind
中国政府推“三孩政策”希望维持人口红利,不过消息一出引起一般大众各种嘲讽。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Imaginechina/L. Jianshe

(德国之声中文网)38岁的王小姐目前有一儿一女,自营食品进口生意的她对德国之声表示,“考虑不考虑跟政策出不出台没关系”,她提到,自己的确有意愿,但跟政策无关,而且现在中国“教育畸形”且“开销太大”。

她说:“政策想计划就计划,想生就让生,真把妇女当成猪了。 生育权本来就是自己的,既已成了它的产物,不能跟着一起作孽,必须抵制。”

42岁的大学教授毕女士没有小孩,她告诉德国之声,生育是自己的决定,她和先生是“丁克”(DINK, double income no kids),连一胎也没有。她强调,在一线城市生活的他们,教育和养孩子的成本太高,担心会“极大降低生活质量”。

她说:“我和先生都不是独生子女,家里有兄弟姐妹已有孩子,没有传宗接代的家族压力。”

毕女士分析,很多人年轻时觉得生孩子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随着年轻增长,发现生孩子其实是一个“可选项”。她观察到,养儿防老的观念已经逐渐改变:“很多人老了也一样孩子不在身边照顾不到,尤其是那些‘出息’孩子,可能离父母越远。”

她也说道:“我周围的朋友生二胎的,大多是考虑到一胎孩子未来人生有个互相支持的伴儿,三胎的话,可能未必有再生育的充足动力。”

虽然中国政府表示会有相关的“配套支持措施”,但毕小姐发现,二孩政策下,她的朋友和同学就经常抱怨“配套服务”不足。

她表示:“比如孩子幼儿园前妈妈想早点投入职场,但是没有托班可带娃;父母都是双职工,老一辈年纪也大不方便带孩子,孩子放学又很早,家长没办法去按时接送。第二是教育,目前教育政策在改革期,好多父母疲于研究如何获取优质教育资源还要辅导功课,还要做孩子保姆和心理辅导师,确实压力很大。”

毕女士表示,作为“计划生育政策中成长的一代”,可以理解这个政策“是为国家发展长远而计”,但她强调:“养育环境才是人们的生育意愿的最终决定因素。政策毕竟不是‘水闸’,不是开闸就能带来泄洪般的生育意愿。”

three-children policy
北京推出“三孩政策”后,新华社在微博上的民调出现一面倒“完全不考虑”的声音,现在此文已被删除。图像来源: Weibo

先“躺平”再说?

25岁的廖小姐目前还是学生,她接受德国之声访问时说,自己崇尚的是“躺平主义”,政府要提倡女性生几胎对她来说都没差别。对她来说“躺平主义”,是以一种非暴力但不合作的方式去应对各种不同的政策或规范。

但她也表示,这个问题牵涉到个人意愿,所以很复杂。单看网络调查,虽然很多人跟她一样有“躺平”这样的想法,但也有发出“爱国声浪”会去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为了国家需要做出改变。

回到个人层面,廖小姐反而担心的是女性自主性受到影响,担心三孩政策给她们带来压力。

她说:“因为假设我是个不想生第三个孩子的女生,我就可以跟老公或婆婆说法律不准我生第三个孩子。但现在这个政策开放后,她们便无法这样回应,那女性在家中又没有那么大的话语权,所以这件事我觉得很难说。”

廖小姐提到,这样的话题也不能不讨论爸爸的养育责任,那是一个家庭是否会想要多一个小孩的关键因素。

德国之声访问了一位42岁的习先生,他用“麻木不仁”来描述新的三孩政策,表示执行起来很困难。已经有一对双胞胎儿子的他强调,“根本不考虑(三孩), 因为小孩要精养。 ”

他说:“如果是普通抚养那其实都无所谓。但是长大抚养出来,只是一个普通的人, 但是没有一个家长愿意自己的小孩出来都是过着普通的人生。不过如果要精养,学费,辅导费用,课外费用,夏令营的费用。还有他们往后去国外的费用。 这个根本不是普通人能够想象的”

习先生以外国为例,表示应该要先推动逐利措施。他提到:“不管是西方的欧洲美国,还是亚洲系的新加坡、日本等。都有着很好的福利政策。 而不是我们在很多政策都没有提出的情况下,就突然提出了这个政策口号。”

比起“喊口号”,习先生表示今非昔比,“或许在50年代可以撸起袖子大干特干,盲从可以。但是现在需要的是合理性消费,从性价比的考量”。

© 2021 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