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哭笑不得:“上帝、洋鬼子与猴子”读后感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br>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 2004年2月23日

本网“德国记者体验中国系列”之二的“上帝、洋鬼子与猴子”一文发表后,很快就收到大量读者来信,对该文作者-德国“明星周刊”驻中国记者索普提出批评与质疑。本网推出这一系列,目的是让德国记者从职业活动以外的视角谈谈他们在中国的经历和感受;对于中国读者来说,不管作者们描绘的中国图画如何,这毕竟是了解他人如何看待自己的好机会。

https://p.dw.com/p/4hmX
读懂中国,谈何容易图像来源: AP

编辑先生,您好:

我一直是贵网站的忠实读者,客观的视角和深入的观点一直是贵网站文章最让人称道的特点,也是最吸引我的地方。

今天,看到网站上这篇题为《上帝、洋鬼子与猴子(德国记者体验中国)》的文章,却颇有些不同的感想。
作者以调侃的笔调,描写着他在中国的所见所闻,或许他颇觉幽默。不过在我看来,很可惜,至多只是觉得有些“哭笑不得”。在此撷些语句,与编辑先生分享。“有时,司机想,大鼻子肯定很笨,学不会中文。他们不时地抻一下我手臂上的汗毛,哈哈大笑。也难怪,外国人是猴子嘛!中国人的手臂和腿上不长毛。”不知道德国是不是喜欢和异乡人开这样的玩笑。至少,在中国,除非是非常相熟的朋友,不然我们喜欢在交际时保持一定的距离,正如人所共知的,中华民族是内敛和含蓄的民族。

“一个星期日的早晨,我与明星周刊摄影师沃尔夫一起来到天安门广场,观看有数千人诚惶诚恐参加的升国旗仪式。”诚惶诚恐这个成语用的真是很妙,但是作者先生不觉得用“充满敬意”抑或是“激动万分”之类的词,会更贴切吗?正如你们德国人一样,我们中国人一样热爱我们的国家,而参加升旗仪式正是表达这种感情的一种方式,看着那些自愿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人眼中所含的泪水,我想作者先生能稍许体会一些。至于那个所谓上帝烤制人的典故,我就不说什么了,反正去过中国的人都知道,不管是包子还是馒头,中国人都只吃蒸的面食,欧洲人才是吃烤面包的。

作者先生有一点没有说错。中国梦想成为超级大国,但却背负着过去五百年从世界大国收缩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沉重耻辱。中国人从不掩饰他们重兴千百年汉唐盛世的信心和决心,希望“西方文明世界”和我们共同见证这一天。

说到所谓“外国记者”,我想到未及百年前,国学大师林语堂先生在他的中对所谓“中国通”的描述,限于篇幅,只摘抄一段:

“他不一定是未受过教育者,其实他或许是个出色的新闻记者,一面注视着政治顾问的活动,一面照顾些借款佣金,他在他的能力范围之内,或可搜集很详细的情报;这个限度是他不能讲三个以上缀音的中国语言,而依赖他的会讲英语的中国朋友以供给资料,但是他总能继续他的事业。…………他因是必得(because of that,he have to)坐一辆汽车。汽车的作用不光是代步的工具,它是一座活动的碉堡,使他与中国社会相隔离。他不愿离开他的汽车,也不愿离开他的文明的自傲……”

得益于中国,很多“外国记者”享受高薪,过着舒适的生活,不过看来,他们并不领情。

感谢你的阅读,言语不畅之处,还请见谅。祝健康!

读者Z于2004年2月22日

(本文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欢迎读者来信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