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特朗普
以色列-哈马斯战争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六四事件
又称天安门事件,欧美国家媒体也用“天安门大屠杀”、“六四屠杀”等词描述这一事件。
跳转至下一栏 深度报道
深度报道
柏林墙与天安门距离有多远?
柏林墙与天安门距离有多远?
1989年的中国天安门距离德国柏林墙,距离究竟有多远?适逢柏林围墙倒塌35週年,柏林举办一系列纪念活动,其中一项展览试图对这个问题给出答案。
长平观察:“有的国家一直处于戒烟状态啊”
长平观察:“有的国家一直处于戒烟状态啊”
韩国总统尹锡悦突然发布戒严令,但是仅仅持续了6个小时。时事评论作家长平指出,这场政治“闹剧”令全世界震惊,在中国更是引发特殊的历史回响。
长平
评论
客座评论:韩国短命戒严与北京戒严
客座评论:韩国短命戒严与北京戒严
韩国总统尹锡悦示范了何谓“快闪戒严”的闹剧,由宣布到被国会议员推翻到自己宣布“撤回”,只花了6小时,史上最短。DW中文客座评论员曾志豪说,这个亚洲民主国家的政治闹剧,有许多政治启示。
曾志豪
评论
中国女权倡议者:白纸前线女性身影不会消失
中国女权倡议者:白纸前线女性身影不会消失
白纸运动后,年轻的中国倡议群体在海外“遍地开花”,不约而同以女权和性少数权益为核心关注。纽约、伦敦和东京女权社群的组织者接受DW访问,回顾两年来她们如何从声援白纸开始,聚焦女权议题,进而挑战海外民主运动既有的父权结构。
墙外文摘:香港变成了全球恶政的避风港
墙外文摘:香港变成了全球恶政的避风港
有评论认为,特朗普无需一夜之间成为人权捍卫者,但他应该认识到,为香港自由挺身而出与他的优先事项一致:保护美国企业,反制中国的威权野心,并确保更公平贸易。
墙外文摘:诺贝尔文学奖、光州事件与六四屠杀
墙外文摘:诺贝尔文学奖、光州事件与六四屠杀
有评论指出,韩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韩国社会没有人用“只有出卖祖国才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句话来把她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没有人给她扣上“韩奸”、“卖国贼”、“反动文人”的帽子。
显示更多
广告
跳转至下一栏 焦点话题
焦点话题
他们在德国公开悼念六四
六四天安门事件至今已满35周年,德国的港人团体今年继续组织公开悼念活动以保存记忆,DW记者在法兰克福现场随机采访了数名参与者。
纪念六四从香港移师海外
由于六四天安门事件在中国大陆是一个禁忌话题,近年来在香港公开纪念也成了犯罪行为。因此有关的展览、演出和报告会只能在海外举办。有专家指出,这样的做法是一把双刃剑。
23条后首个六四:港人夹缝中默念致哀
香港渡过了“23条”生效后首个六四,在高调警告和警力布防下,纪念行动的声量更为受限但仍未消失。DW记者在六四这天,采訪多位以不同形式继续悼念的港人,了解他们所感受的六四35週年。
林培瑞:我们为什么记得六四?
曾有人问,“为什么你们一定要记住六四?”三十多年过去了。已经是历史了。忘了吧。往前看吧。一个简单的问题,却有着许多答案。没有任何一个答案是足够的。所有的答案都加在一起,也不足。问题还留在半空中,寻求答案。
Perry Link
专栏
专访萧强:六四历史“无论如何也抹不掉”
“中国数字时代”创办人萧强在“六四”35週年前夕接受DW专访,谈“六四”如何冲击他的生命,以及他对年轻世代“白纸运动”的看法。他也谈到他在海外参与的“圆桌十九”组织,重申信息自由与知情权的重要;该组织认为,知情权也是当年“六四”的核心诉求。
专访林培瑞:八九六四和“向前看”
作为中国“八九六四”民主运动的关键亲历者之一,学者林培瑞曾表示“最坏的中国在那儿,可是最好的中国也在那儿”。35周年纪念日之际,林培瑞分析了未来中国是否还会迎来“六四”时刻。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