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外国企业在华生存之道
2013年4月2日(德国之声中文网)德国《经理人杂志》(Manager Magazin)网页版周二发表署名文章,开篇先是再现了彭丽媛陪同习近平出访时的"精彩亮相":
"这位美丽的女士身穿黑色大衣,挽着丈夫的手臂优雅地走下飞机,左手拎着一只黑色的皮包。这张在莫斯科机场拍摄的照片刚一发布,网民们就开始欣喜地议论:我们终于有了一位拿得出手的第一夫人!……随后人们在网络上开始纷纷猜测,彭丽媛提的手提包是不是意大利品牌Tod's的作品?不,很快一位网友就爆料说,提包和衣服都来自广州的本土品牌'例外'。"
中国官方媒体接着继续曝光,第一夫人支持国货,除了手提包和服装之外,化妆品用的是 "谢馥春",首饰则青睐阮氏珍珠,都是本土的百年老字号品牌。随之而来的,是媒体和网络上关于"支持国货"的舆论导向。《经理人杂志》的文章接着写道:
"是啊,如果我们现在自己已经有这么好的品牌了,为什么还要去购买昂贵的外国产品呢?--这样带有民族主义色彩的情绪,正好与几周前官方媒体对外国产品的猛烈攻击不谋而合。"
苹果沦为炮轰对象
文章回顾了中国中央电视台3·15消费者日晚会上,对苹果和大众发起的攻势。几天后,另外三家德国名车制造商奥迪、宝马和奔驰也相继"中招"。缘由是,车内装置含有致癌性物质。大众公司迅速对此做出了回应,召回38万多辆汽车。而被批评客服不佳、维修政策带有歧视性的苹果公司则在一开始选择了冷漠以对。尽管网络上仍有大批忠实"果粉"表示支持,但最终,苹果还是架不住官方媒体的轮番炮轰,其总裁库克在官方网站上发表了一封"致尊敬的中国消费者的一封信",并对于给消费者带来的"任何顾虑或误会"表示"诚挚的歉意"。
《经理人杂志》的文章最后总结道,从苹果这次的经历中,外国企业可以学到两个经验教训:
"第一,在中国,一旦国家媒体和网络社区联合起来,一家企业成为众矢之的可以是一夜之间的事情。对于每个生产日常消费品的商家来说,设立一个专门负责观察中国社交媒体动向的工作岗位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社交网络在中国的影响力比在任何一个西方国家都要强大。而对于任何看似不起眼的攻击,都必须要做出及时的反应。
第二,外国企业必须做好准备应对来自中国本土企业越来越强大的竞争力。外国产品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在中国市场畅销无阻的时代,即将成为历史。中国的国产商品质量越来越好,商家也越来越谙熟营销战略。中国第一夫人的光彩亮相和与之相结合的精明市场营销就是最好的例证。"
80后与代际冲突
德国《时代报》网络版对中国的80后一代在就业市场上的表现予以关注。文章将1980到1990年之间出生的年轻人称作"与前面几辈截然不同的一代"。这一批年轻人中,有将近两成拥有大学文凭,并且对于就业抱有一定的要求:
"他们不像自己的长辈那样愿意吃苦,耐受能力也较差。……这些年轻人是在中国神话一般的经济繁荣时期长大的。他们对于目前的社会巨变有着切身体会,更换工作、居住地乃至生活伴侣的频率都比较高。他们步入了一个迅速发展的休闲享乐文化氛围。尽管比长辈们更贪于享受,但是这一代人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结婚成家在中国社会仍然是一个神圣不可侵犯的生活目标,与之相连的还有房子、车子--而钱则需要父母来帮助支付。80后一代的孩子多由祖父祖母抚养。至于随后是否发生代际冲突,则须拭目以待了。"
摘译:雨涵
责编:洪沙
(摘自其他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