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时代"的中非关系:合作还是殖民?
2013年3月27日(德国之声中文网)周二(3月27日),占据各大中国媒体头条的是有关"习近平非洲之旅"的报道。媒体引用了这位新任中国国家主席在坦桑尼亚有关"中非是命运共同体",并称赞"中非两国要保持密切合作"的讲话。在习担任国家领导人后的首次出访之行中,他选择非洲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然而,这也并不令人感到奇怪。对北京来说,非洲大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自2000年以来,两国间贸易增长了20倍,2012年中非贸易额已达到2000亿美元。中国是非洲最重要的贸易伙伴。非洲出口到中国的货物主要是原材料。中国从非洲进口的原料中约一半是石油和天然气。而非洲则需要大量来自中国的日用消费品。
前联合国外交官马千里(Jean Marie Cishahayo)分析说,"非洲市场的潜力和中国一样庞大,是一个价值十亿美元的市场。"25年来,这位来自布隆迪的前联合国外交官一直生活在中国。如今他在中国管理一家贸易公司。马千里接着说道,"非洲几乎没有任何自己的工业产业,一切都来自海外。非洲是一个消费市场。中国的产品价格便宜,而这恰好也能满足当地消费者的需求。"
据估计,非洲生活着大约一两百万中国人。当地有很多中国小商贩,但也有很多大型国有企业的员工。这些企业大都从事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开采。3月中旬,中国能源巨头中石油集团以4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莫桑比克海岸上的一个海上油气田。目前非洲大陆共活跃着2000多家中国企业。
非洲人不再"天真"
三年前,塞内加尔人阿贾施(Adja Sy)来到了上海。她刚刚在上海开办了一所中文语言学校。这当然受益于中非间日益密切的关系,阿贾施恰好利用了这一契机。但同时,她也越来越感到不安,阿贾施说:
"10年前,当中国人出现在非洲大陆时,我们觉得这棒极了。但现在人们认为,如今中国人正取代欧洲人和美国人在非洲的旧殖民地位,中国人对非洲的态度总是居高临下。"
如今,塞内加尔街头也出现了抗议中国商人抢饭碗的示威。中国人经常不遵守当地的法律。阿贾施认为,中国人在非洲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良性的一面是,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中国人应继续和非洲的合作,但今天的非洲人也不再像过去那样"天真"了。
中国要的更多?
对中国来说,非洲是其销售和获得原材料的市场。而批评者认为,这是一种剥削、不公平的关系。尼日利亚央行行长警告,非洲正面临一种新的殖民主义。尽管如此,中国仍继续投入大量资金支持同非洲的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并在没有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情况下,向非洲提供贷款和援助。这尤其受到了非民主国家政府的欢迎。中方反驳了关于中国在非洲实行"新殖民主义"的指责,并强调,中非双方都能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紧密地关系中受益。
此次非洲之行,习近平已承诺将加大对非洲的投资。到2015年向非洲提供200亿美元的贷款。非洲寻求投资,中国也刚好能满足这一要求。但中国对非洲提出的援助条件也在增加。
作者:ARD 编译:严严
责编: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