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時代"的中非關係:合作還是殖民?
2013年3月27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周二(3月27日),佔據各大中國媒體頭條的是有關"習近平非洲之旅"的報導。媒體引用了這位新任中國國家主席在坦桑尼亞有關"中非是命運共同體",並稱讚"中非兩國要保持密切合作"的講話。在習擔任國家領導人後的首次出訪之行中,他選擇非洲具有重要的象徵意義。
然而,這也並不令人感到奇怪。對北京來說,非洲大陸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自2000年以來,兩國間貿易增長了20倍,2012年中非貿易額已達到2000億美元。中國是非洲最重要的貿易夥伴。非洲出口到中國的貨物主要是原材料。中國從非洲進口的原料中約一半是石油和天然氣。而非洲則需要大量來自中國的日用消費品。
前聯合國外交官馬千里(Jean Marie Cishahayo)分析說,"非洲市場的潛力和中國一樣龐大,是一個價值十億美元的市場。"25年來,這位來自布隆迪的前聯合國外交官一直生活在中國。如今他在中國管理一家貿易公司。馬千里接著說道,"非洲幾乎沒有任何自己的工業產業,一切都來自海外。非洲是一個消費市場。中國的產品價格便宜,而這恰好也能滿足當地消費者的需求。"
據估計,非洲生活著大約一兩百萬中國人。當地有很多中國小商販,但也有很多大型國有企業的員工。這些企業大都從事石油和天然氣的勘探開采。3月中旬,中國能源巨頭中石油集團以42億美元的價格收購莫桑比克海岸上的一個海上油氣田。目前非洲大陸共活躍著2000多家中國企業。
非洲人不再"天真"
三年前,塞內加爾人阿賈施(Adja Sy)來到了上海。她剛剛在上海開辦了一所中文語言學校。這當然受益於中非間日益密切的關係,阿賈施恰好利用了這一契機。但同時,她也越來越感到不安,阿賈施說:
"10年前,當中國人出現在非洲大陸時,我們覺得這棒極了。但現在人們認為,如今中國人正取代歐洲人和美國人在非洲的舊殖民地位,中國人對非洲的態度總是居高臨下。"
如今,塞內加爾街頭也出現了抗議中國商人搶飯碗的示威。中國人經常不遵守當地的法律。阿賈施認為,中國人在非洲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良性的一面是,這是一個好的開始,中國人應繼續和非洲的合作,但今天的非洲人也不再像過去那樣"天真"了。
中國要的更多?
對中國來說,非洲是其銷售和獲得原材料的市場。而批評者認為,這是一種剝削、不公平的關係。奈及利亞央行行長警告,非洲正面臨一種新的殖民主義。儘管如此,中國仍繼續投入大量資金支持同非洲的基礎設施建設合作,並在沒有附加任何政治條件的情況下,向非洲提供貸款和援助。這尤其受到了非民主國家政府的歡迎。中方反駁了關於中國在非洲實行"新殖民主義"的指責,並強調,中非雙方都能從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緊密地關係中受益。
此次非洲之行,習近平已承諾將加大對非洲的投資。到2015年向非洲提供200億美元的貸款。非洲尋求投資,中國也剛好能滿足這一要求。但中國對非洲提出的援助條件也在增加。
作者:ARD 編譯:嚴嚴
責編: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