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为什么“长征五号”火箭对中国如此重要?

文山
2019年12月27日

12月27日,中国的首款大推力火箭“长征五号”从海南文昌发射基地升空,成功将“实践20号”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这款新型火箭此前曾经两次发射,却只成功了“半次”。而今天的第三次发射,则承载着中国航天界的厚望。

https://p.dw.com/p/3VOGz
China Start Trägerrakete The Long March-5 Y3 | Wenchang Space Launch Center
图像来源: Imago Images/Xinhua

(德国之声中文网) 在"长征五号"之前,中国运载能力最强的火箭是"长征七号",能将约14吨载荷送入近地轨道。这个数据与美国、俄罗斯、欧洲、日本的大推力火箭有着明显的差距。而"长征五号"理论上则具备至少25吨的近地轨道载荷发射能力,比以往提高了近一倍,也能极大缩小与世界领先水平的差距。

"长征五号"对中国航天的价值,也不仅仅体现在与美俄的纸面数据比拼上。不论是中国的下一阶段探月工程、载人航天工程,还是雄心勃勃的火星探测计划,都亟需大推力运载火箭。比如,旨在实现月球表面着陆并返回地球这一目标的"嫦娥五号"计划,其探测器重达8吨;除了"长征五号",没有任何一款现役中国火箭能将其送上月球。重达20吨的中国空间站核心舱,也只能由"长征五号"送入近地轨道。而预定2020年夏天发射的"萤火2号"火星探测器,同样依赖于"长征五号"。此外,旨在取代"神舟"系列的中国新一代载人飞船、太空望远镜也在等待具有足够推力的运载火箭。

Start von China-Rakete fehlgeschlagen
2017年7月,长征五号第二次发射没能把卫星送入轨道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

中国航天多个项目因"长征五号"而被迫推迟

然而,承载了厚望的"长征五号",此前却表现不佳。2016年该型火箭的首次试射,就出现了二级发动机提前关机的故障,虽然此后通过延长上面级发动机的燃烧时间成功地把"实践十七号"卫星送入了地球同步静止轨道,但是这种补救措施却会缩短卫星的使用寿命。2017年,"长征五号"的第二次发射则宣告失败:火箭的氢氧发动机出现故障,星箭坠海。

此后,中国航天业界开始对这款新型大推力火箭进行整改,试图找出故障原因。官方机构在这段时间内只是发布了少量相关信息,比如"故障原因查明"、"氢氧发动机重新测试"等。在微博、知乎等中国社交媒体上,偶尔也有一些业内人士透露,改进工作并非一帆风顺。一直到今年秋天,中国官方才宣布,"长征五号"将在今年12月底前后"择机发射"。

China bereitet sich auf eine Mars Mission vor
中国的萤火2号火星探测器能否在2020年夏天起飞,取决于长征五号火箭的试射进度 ---- 一旦错过发射窗口,就要再等26个月。图像来源: Reuters/China Daily

由于运载火箭工程的延期,空间站、探月计划也随之一再推迟。目前,"嫦娥五号"、"中国空间站核心舱"的发射日期已经顺延到2020年以及2021年。更为尴尬的是中国的火星探测计划:"萤火2号"一旦错过了2020年夏天的发射窗口,就必须再等26个月。

需要指出的是,"长征五号"运载火箭虽然在总推力上赶上了国际领先梯队,但是其技术本身并不先进,至多达到了美、俄、欧十年前的水平。其使用的氢氧发动机,只是解决了"有"和"无"的问题,其性能也与美、俄、欧有着明显差距。

美、俄、欧的大推力火箭早期试射时也曾遭遇过多次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