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中港媒体评香港区议会选举

洪沙 (综合报道)
2019年11月25日

香港第6届区议会选举结束。在452个选区中,民主派夺得全港389个区议会议席,占总比例达86%;建制派在单议席单票制下只能取得60个议席,仅占13%。中国内地媒体和香港媒体对这场选举的评论侧重点各有不同。

https://p.dw.com/p/3TevG
Hong Kong | Regionalwahlen
图像来源: Getty Images/AFP/P. Fong

(德国之声中文网)香港01在投票当日发表评论"投票人数破纪录 香港人需要真正“一齐赢”"。评论指出,"区议会选举在反修例气氛笼罩下举行,投票人数势如破竹,每个时段的投票率均超出2015年区选一大截。这反映了市民的投票意欲强烈,希望以手上一票发声,亦与过往几个月的暴力场面形成鲜明对比,证明香港人仍珍惜以和平的方式表达诉求,推动社会改变"。

评论认为,"这次反修例风波暴露了政制、监警、经济、民生等各方面问题,社会亟待改革。而改革的前提是民意凝聚、协商可行方案等,靠街头示威不能成事,始终要回到政治舞台上进行。因此,这次区选可以成为香港重新出发的第一步,让社会重拾“和理非”精神,甚至返回政治机制以推动改革。香港改革之路纵遥,但若要真正的“一齐赢”而非“揽炒”,千里之行只能始于足下"。

立场新闻刊登政治学者、《香港革新论》主编方志恒撰写的点评"香港仍是中共无法完全控制的境外地区"。文章分析认为,"今次区选大胜,民主派除原来在专业和社会服务界别的 300 票外,可望再取 117 张区议会票,令其在 1,200 人的选委会票数增至 400 多。新格局下,本地资本的杠杆地位更强。假如本地资本与民主派结盟,随时有足够票数自行决定特首人选;北京要避免出现这种“政变”,恐怕只能重新统战本地资本,重回董曾时期京港政商联盟,试图在内外交困下稳住局势"。

文章认为,"短期就看林郑会否被快速撤换,由与本地资本关系紧密的权贵例如唐英年、陈德霖取代"。"北京与本地代理人的关系从来复杂,香港仍是中共无法完全控制的境外地区"。

Hong Kong | Regionalwahlen
民主派在区议会选举中大胜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AP Photo/V. Yu

新华社就香港区议会选举结束一事发表短讯。报道称,"选举管理委员会宣布,18个选区452个区议会议席全部产生"。短讯中指出,"过去5个多月中,乱港暴力分子与外部势力遥相呼应,不断制造、升级暴力活动,造成香港社会政治氛围对立、社会情绪撕裂、经济民生发展受挫。持续数月的社会动荡,严重干扰了选举进程。选举当日,有乱港分子对爱国爱港候选人进行滋扰"。文章最后强调"止暴制乱、恢复秩序仍是香港当前最紧迫的任务"。

环球时报发表社评"风雨中的香港需要坚毅前行"。评论认为,"西方那些势力和香港的激进势力都想把这次投票搞成政治示威,否定止暴制乱是香港当前最紧迫的任务。但我们要说,泛民这一次得到更多席位,并不意味着这是香港选民对暴力示威的支持。大多数港人已经厌倦暴力,希望重建秩序,对香港民意这一基本面的判断不会错"。

评论指出,"相信无论香港选情有什么样的波动,香港所有选举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下一个特别行政区内的选举,它们不可能冲击'一国两制'的基本框架。香港的土地和天空永远是中国的,香港社会这样的集体理性和情商只会因一次又一次洗礼逐渐走向更加深刻、成熟"。

香港《大公报》发表社评"盼安宁、求稳定是压倒一切的民意"。评论开篇指出,"这是黑色暴力笼罩下的一次选举,也是回归以来形势最严峻、挑战最大的一次选举。无论最后结果如何,盼安宁、求稳定、让社会重回正轨,这是广大市民的主流民意。由于反中乱港势力内外勾连,选举工程受严重干扰及破坏,民意明显遭到扭曲"。

评论认为,虽然选举结束了,"止暴制乱是一项综合工程,特区政府需要深切反省施政之得失,多倾听市民的声音,以更大的决心,更高的效率,更敏锐的政治触角,更坚定的施政,切实解决社会深层次问题。只有让社会财富的分配更公平,让年轻人对前途有信心,让市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这才是真正的长治久安之道"。

香港《文汇报》发表社评"黑色暴力阴影笼罩选举 建制力展服务香港决心"。评论认为,"这次选举前持续的暴力恶行,针对建制派的严重显性和隐性暴力变本加厉,已经令选举的公平环境严重受损","竞选期间的表现,再次证明建制派始终是保持香港繁荣稳定、促进社区和谐的中流砥柱"。

评论指出,"纵暴派纵容、煽动的黑色暴力恐怖困扰香港逾5个月,在选举日,暴力不仅不收敛,反而肆无忌惮地入侵选举,严重伤害香港公平公正的选举文化和传统,更与普世民主价值背道而驰。靠暴力赢得选举,既不光彩、更难服众,势必动摇市民对选举公平公正的信心,这才是对香港最大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