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在德机会尚不看好
2013年9月10日中国车在德机会尚不看好
在本次法兰克福汽车博览会期间,参展的中国厂商超过120家,是去年的几乎10倍。但展出产品多是配件和零部件,很难看到整车的影子。
(德国之声中文网)"一般对中国不了解的话,就会对中国产品有负面印象。这也包括汽车。在中欧地区,居然找不到有关中国汽车的广告。一般老百姓不会知道怎样才能买到中国车。人们可能根本就不会想到要买中国车。"说以上这段话的是上海居民方有贤,他也开车。
的确,中国汽车直到目前为止在中欧地区还完全排不上档次,比亚迪、吉利、长城、FAW,听说过以上品牌的德国人更是寥寥无几。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上海分部汽车专家曼内尔(Andreas Maennel)对媒体说,这一方面源于汽车的形象。品牌形象需要塑造,要把品牌作为非欧洲产品、非德国产品培育出来。"如果缺乏这一形象,在市场上将会遇到很大困难。"
对中国汽车产品形象的持久性致命打击发生在数年前。当时,中国华晨汽车的BS6轿车在德国做冲撞测试,结果一败涂地,直到今天,德国消费者对该事件还记忆犹新。曼内尔说,"汽车客户对汽车的核心要求之一便是它的安全性能。在中国,安全性已被广泛认知,但各厂商的贯彻程度还十分有限。"
中国汽车也有自己的长项,比如生产成本很低。在价格上将无法取胜中国汽车。因此,迄今为止,中国汽车集中在那些消费者更注重价格的市场,东南亚、非洲以及东欧地区。"一些中国厂商已在东欧开始建厂生产,有些已相当成功,比如在捷克、波兰、斯洛伐克、罗马尼亚等地,在这些地区,消费者对汽车的技术要求不像在德国那样高。"
罗兰贝格的专家们预测,中国汽车有望在5年后达到每年在欧洲市场销售17万辆的水平,其中大部分集中在东欧国家。仅作为比较,去年大众一家就在欧洲销售了350万辆车。他们认为,中国汽车目前就已能在一个领域同西方汽车大国展开技术竞争,即在"电动汽车"领域。曼内尔说,在这个领域,中国同欧洲的汽车厂家相差无几。"中国政府在今后将重点会更多地放在电动交通上,因为他们看到这里存在着占领欧洲市场的机会。"
上海居民徐爱吉开着一辆"中国制造"。但他说,等攒够了钱,会买一辆大众。中国汽车在德国车展上销售的念头,令他有点吃惊。他认为,花得起这笔钱的公司,可以到国外参展。但这种做法在当地没什么效果。它多半瞄准的还是国内消费市场。他说,"在法兰克福车展展示并得到不错的评价,对中国国内市场的心理影响可能更大些。"
作者:ARD 编译:李鱼
责编: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