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车企在中国
2013年9月7日(德国之声中文网)中国汽车市场发展势头迅猛,德国汽车制造商从中收益巨大,中国每5辆售出的汽车中就有一辆就是德国车。《世界报》注意到德国车日益专注于中国市场,其网络版9月7日发表文章《中国汽车购买量将赶超美国》。《世界报》采访德国汽车工业联合会主席维斯幔(Matthias Wissmann)报道称:"目前中国的汽车销售量比预期得还好。今年年初人们初步估计,中国2013年的汽车销售量将增长10%左右,但是现在我们预计,中国车市今年销售增长率将达15%,总销量将达1500万。这样一来中国汽车销售量将超过美国。"
抢夺人才
宝马、戴姆勒、奥迪、大众……包括德国汽车生产商在内的几乎所有世界大型车企都陆续在中国建立了自己的研发中心。《南德意志报 》经济版9月6日刊发署名文章《聪明的钻研人才》指出其中的原因:虽然世界各地都存在这种形式的研发,但中国提供提供了崭新的前景。 《南德意志报》援引宝马上海技术办公室主任伊泽特(Carsten Isert)报道称:"中国人更容易接受革新技术,因为需求量更大。因此中国人对最新流行趋势和技术发展特别关注。" 《南德意志报》继续写道:
"乐趣是一方面,当然中国还有其他特点:即道路交通中的大量不可预知性。中国公路上的混乱对汽车和司机的要求不同于欧洲:反向而行的摩托车、横冲直撞的人力车、为了省油而夜里不开灯的迎面车流,购车的顾客必须要应对这些危险,对汽车研发者来说这也是一大挑战。宝马中国研发中心负责人威斯(Rene Wies)向《南德意志报》表示 :'亲近顾客、解决其问题, ' 对研发者来说很重要。通过中国员工与中国顾客交流既节约时间又避免误解。……
但是,研发并不是不具风险。毕竟中国依旧被视为抄袭大师。世界上没有其他任何一个地方的知识产权面临像在中国这样的危险,遭遇这般剽窃、复制和滥用。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有文化因素、出于实用主义考虑、有时也涉及犯罪背景。事实是,企业不断抱怨他们的技术在中国缺乏保护。然而,这些公司雇用中国当地的人才,其收益却明显大于对创意遭剽窃的恐惧。……目前世界上没有其他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像中国一样提供如此众多的学者和专业人才。…… 各大企业抢夺年轻人才的竞争十分激烈。"
中国不知名的巨型企业
就在部分德国媒体把目光投向德国汽车公司时,《法兰克福汇报》更加关心盈利超过大众汽车、有些甚至拥有上百万员工的中国大型国企。该报题为《中国不知名的巨型企业》的文章中指出:
"德国许多名声甚微但格外成功的中型企业让德国倍感自豪。这些企业被视为'幕后英雄'、'看不见的大师'。在中国也有一大批重要但外界却几乎无人知晓的企业。这些集团一般规模巨大,而且不少都处于国际市场的主导地位。和德国企业不同的是,他们对外出口不多,主要的消费市场是中国国内。和德国企业类似的地方是,他们如德国一些施瓦本地区的家族企业一样低调。有关这些企业的详细信息只能通过其上市公司获得,因为上市公司必须公开公司的数据信息,但并不包括整个集团的信息。这些企业巨头多为国有,每年发表一次有关企业成果的数据……
其中若干企业敢于向国外进军,所以愈加频繁地出现在媒体上。……人们可能听说过一些银行的名字中国工商银行-全球市值最大的银行。另外,中国移动也以其用户人数位居世界领先地位。
其他大型集团则只是在中国和行业专家之间小有名气。例如中国国家电网……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
摘编:安静
责编:苗子
[摘编自其它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