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非洲面临的新挑战
2007年1月29日中国在非洲大陆出现得越来越频繁,一年前,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内罗毕开始播放调频节目,这是中国在境外首次安置调频广播电台。肯尼亚航空公司提供直达广州的普通航班。过去数年,非洲大陆成为中国顶级政治家频繁访问的对象。以胡锦涛为例,过去3年里,他已两次出访非洲,现在,又将开始他的第3次非洲之行。
一次值得注意的转变
中国在非洲的频繁出没以及经济上的大举进攻,引起了西方的高度警惕。他们对中国最主要的指责是中国不顾原则,比如在苏丹问题上,为了本国石油利益,阻挠联合国对苏丹民族屠杀的制裁。潘基文出任联合国秘书长之后,中国方面受到的压力加大。潘基文希望中国能够发挥影响,敦促苏丹政府解决达富尔地区的民族危机。2004年,联合国讨论制定制裁苏丹决议时,因中国出面斡旋,使原本美国提出的带有具体制裁措施的强硬文件变成一种软化的口头制裁。中国在苏丹大面积投资石油业、炼油业以及石油管道运输业,正是得于这一投资,苏丹每年的石油出口可以换取20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苏丹石油出口的64%流向中国,这一比例占中国石油进口的将近5%。
因为腐败执政、践踏人权而在国际舞台臭名昭著的苏丹政府在中国那里得到的并不是毫无保留的支持和赞许。去年11月,中非合作论坛召开北京峰会时,胡锦涛曾私下告诫苏丹总统巴希尔同联合国展开合作。胡锦涛非洲之行前夕,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提到中国支持外交解决苏丹问题,这在一些分析家看来是中非关系领域一次值得注意的转变。在此之前,中国方面只强调不干涉非洲国家的内部事务。
中国要油要矿,真的不带任何条件?
对中国而言,非洲是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辽阔市场。中国驻内罗毕贸易参赞说,“我们投资的首选地区是有矿产和石油的地方,这是我们的战略。”中国在非洲的活动可以总结为发展援助、开发销售市场、投资和原料出口,而这几个方面又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可以看到,中国的经援总是会让中国企业从中受益。如果中国在非洲无偿修建公路、桥梁和铁桥梁,那么结果一定是保证通往中国的出口如石油、铜、铁砂、钻石、木材和棉花更加顺畅。
西方在非洲的政策不甚成功,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西方喜欢在经济援助时套上政治条件,比如实行民主化、实施良政、建立法制国家等等。这在非洲人看来是一种难以接受的傲慢,是殖民主义的翻版。中国在非洲政策上喜欢宣称援助不带任何条件,这也是非洲喜欢同中国合作的原因之一。不过,仔细看来,中国并不是一概决无条件地同非洲合作,中国不会容忍伙伴国家同台湾持有外交关系,这对中国来说是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没有例外。另外,中国希望非洲伙伴在联合国投票时站在中国一边。本月,联合国表决谴责缅甸破坏人权决议时,南非就同中国一道,投了反对票。
同中国合作,不承担太多的义务,这一合作理念促进了双方贸易的发展。中非贸易额从1995年的30亿美元增长到10年后的400亿美元,2010年将达到1000亿美元。中国在非洲的投资额已高达60亿美元,它已成为非洲经济援助的主要国家之一,2006年中国宣布,从2006年到2009年间,中国对非经援将达100亿美元。
防止“殖民主义的关系”
以上数据也有它发人深省的一面。中国在进口非洲原料的同时,让自己的廉价产品潮水般涌进非洲市场,非洲本来就很脆弱的丁点工业根本不具备抵抗的能力,只能在竞争中被淹没。南非贸易工会开始抗议中国进口纺织品正在冲跨本土企业。中国人经营的一家赞比亚铜矿也发生工人不堪恶劣工作条件和工资待遇聚众反抗事件。
南非国民经济学者罗哈说,我们看到的是中国人悉心策划的结果,同样的结果在非洲人那里却看不到。但这一现状也许很快就会改变。上月,南非总统姆贝基在对大学生发表演说时指出,非洲必须有能力开始自卫,防止非中关系发展成一种“殖民主义的关系”。可见,非洲人民的自我意识已在渐渐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