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作首份政府工作報告
2014年3月5日(德國之聲中文網)據中國媒體報導,中國政府總理李克強在周三(3月5日)開始的本年度全國人大會議上作出了他上任以來的首份政府工作報告。李克強在報告中表示,中國經濟「深層次矛盾凸顯,正處於結構調整陣痛期」,為了保證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能夠實現經濟增長目標,必須繼續改革。他宣佈2014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為7.5%。2013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也曾是7.5%,最終官方宣佈當年經濟增長率為7.7%,高於預期值。儘管如此,這已是中國經濟增長率連續第二年保持在這一水準,繼續維持在1999年以來的最低記錄。2014年中國政府全年預算赤字將增加1500億元,總額達到1.35兆元,佔國民生產總值2.1%,與去年持平。
經濟增長:執政合法性關鍵所在
中國共產黨一直將社會財富增長作為其執政合法性的重要來源,北京政府一般都預先設定一個較為保守的經濟增長指標,因此總能超額完成任務。
儘管如此,中國政府公佈的經濟增長預期依然得到分析人士的高度關注,因為從中可以窺視北京領導層對於經濟問題的看法和預期,以及他們可能會尋求怎樣的政治路徑加以實現。
分析人士對法新社表示,維持與去年相同的經濟增長指標,這顯示中國政府在推進此前承諾的經濟改革的同時,希望強調穩定。
匯豐控股(HSBC)經濟學家馬曉萍表示:「一方面,這是釋放了一個穩定預期的訊號,而另一方面,它顯示出決策者對於維持經濟總體勢頭穩定的信心。」
馬曉萍對法新社分析稱,中國政府今年的政策重心是「推進改革和貫徹改革措施」,「只要經濟沒有顯示出增速減緩的徵兆,就不需要對政策環境做出大幅調整。」
在此次7.5%的目標宣佈之前,中國經濟數據疲軟。被視為具有關鍵性意義的製造業指數今年2月下滑到近8個月以來的新低。
儘管中國最近傳出類似製造業走軟的「消極新聞和數據」,但美林銀行的經濟學家在一份研究報告中依然表示,「我們相信中國今年能夠實現國民生產總值增長7.5%」。
中國領導層表示希望改變經濟增長模式,擺脫對於低效投資的過渡依賴,更多依靠私人消費來驅動中國未來的經濟發展。他們預計這一轉型將使得中國經濟增速有所減緩,但更具有可持續性。
軍費開支連續第四年兩位數增長
李克強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並沒有專門章節論述國防問題,但報告最後部分提及「不斷提高軍隊訊息化條件下威懾和實戰能力」,「統籌推進各方向各領域軍事鬥爭準備」以及「加強國防科研和高新技術武器裝備發展。」
據各大通訊社報導稱,按照遞交本次人大審議的政府預算草案,中國今年軍費增長8082.3億元人民幣(約合1320億美元),比去年增長12.2%,幅度之大超出此前外界預期。這意味著,中國軍費連續第四年實現兩位數增長,而且是經歷三年遞減之後,增幅再次加大。2011年到2013年,中國官方公佈的國防預算增幅分別為12.7%,11.2%和10.7%。國防費用也是中國政府各項預算開支中增幅最大的項目之一。
李克強報告中提到要「維護二戰勝利成果和戰後國際秩序,決不允許開歷史倒車。」法新社特別指出,中國政府經常使用這一措辭指責日本政府。
分析人士認為,中國的實際軍費開支遠遠超過官方數字,美國五角大樓估計中國2012年實際軍費在1350億到2150億美元之間。不過美國在全球防務預算方面依然遙遙領先於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國家,去年12月美國通過的軍費預算總額高達6330億美元。
位於英國的智囊機構國際戰略研究所(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今年2月曾表示,中國軍費支出將在2030年代超過美國,但在軍事實力和專業能力等方面仍將與美國保持數年的差距。
治理污染:硬措施完成硬任務
在李克強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第九部分也是最後一部分圍繞環境治理。李克強報告中提及「霧霾天氣範圍擴大,環境污染矛盾突出」,並表示要以霧霾頻發的特大城市和區域為重點,以PM2.5和PM10等空氣微粒的治理為突破口,進行大氣污染防治行動。此外,李克強還列舉了在能源和工業領域進行環保改造的許多具體數字,其中包括淘汰燃煤小鍋爐5萬台,能源消耗強度降低3.9%以上,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均減少2%。
引人注意的是,報告中延續中國政府一貫立場,沒有提及二氧化碳的具體減排目標。此外,推動能源生產方式變革的措施中包括開工一批水電、核電項目,以及加強頁岩氣勘探開采與應用。
法新社評論稱,近三十年來,中國高速實現工業化轉型,民眾收入有所提高,但與此同時也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時常籠罩各大城市上空的霧霾便是後果之一。
最近幾年,官方在公佈空氣污染指數方面顯得更為開放,但是中國依然嚴重依賴煤炭作為能源,化石燃料消耗佔世界總量一半。
「中國的好處在於,由於實行高度自上而下的體制,領導人可以制定嚴格的目標」,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中國氣候與能源政策主任林明徹在李克強發布政府工作報告前夕對法新社表示。「我們不知道這一目標最終是否能夠實現,但一定會出台許多相關機制和程序。」
綜合報導:石濤
責編:李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