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速7.7%意味著什麼?
2014年1月20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在許多國家,若經濟增長能達到7.7%,那可是值得慶賀的喜事,但中國經濟觀察家們可笑不出來。7.7%的增速是15年來最緩慢的速度,而中國是世界經濟的主要引擎。但各界應該逐漸習慣中國的經濟增長數字減低的情形。中國正面臨重大的結構問題,經濟表現無法達到過去的水準。
中國經濟至今為止主要依賴出口和對基建的投資。十多年來這一直是經濟增長的一帖良藥。若經濟增速放緩,政府便向基礎建設擴建注入額外資金,直到增速達到預期的數字。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時,中國便是採取此種應對措施。但這樣的操作方式無法繼續運作。中國的出口逐漸削弱,人力成本不似過去低廉,來自西方的訂單減少。投資不再起作用,中國的房地產建設漸漸供過於求,其經濟發展使生態環境付出了龐大代價。北京希望進行改革,揮別過去的經濟模式。
經合組織(OECD)顧問、中國觀察家伍德克(Jörg Wuttke)表示,中國政府現在必須做出抉擇。"如果進行改革,人們就必須做好心理準備,2014年的經濟表現不會太好,因為改革總是會帶來陣痛;可能會有銀行破產,一些銀行或許會被關閉,多數人預期經濟增長大約會介於7%和8%之間,我則認為更可能是7%。若中國採取大刀闊斧的改革,經濟增速甚至會降至7%以下。因此,如果今年經濟增長目標是7%或7.5%,而且沒有太多改革措施,那麼2014年的經濟表現當然會相對較好。但中國的中長期經濟將陷入嚴重問題,經濟增長可能會跌至5%或更低。"
中國政府宣佈以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作為改革目標,內需以及服務業將是經濟的新推動力,同時還賦予私人企業更多市場活動空間。究竟中國會以何種節奏和力度推進改革,目前仍未可知。唯一清楚的是,中國必須面對龐大的風險。中國的金融體系中存在大筆壞賬,而房地產市場面臨泡沫危機也早已不是秘密。
法國興業銀行香港分行的分析師姚薇(音)表示:"中國經濟可能會硬著陸,但如果中國同時進行改革,這將會是一個可利用的危機。當經濟增長降低,將能一次掃除過去幾年的過剩問題。若能熬過這個危機,未來的狀況將會更明朗,經濟能被推上正常的軌道,擁有自我調節能力。這比目前的情況好得多。現今完全沒有修正措施,大家只能坐以待斃,不斷擔心未來可能發生經濟大蕭條。"
但共產黨領導層擔憂,經濟危機可能會造成社會動蕩,進而使其失去權力。因此,中國領導人們仍在思慮如何破解這個難題:在今年實行改革,同時維持7.5%的經濟增速。
來源:ARD 編譯:張筠青
責編: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