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對華政策:有利可圖的夥伴關係走向盡頭?

Matthias von Hein
2022年5月27日

中國壓迫新疆維吾爾人,在俄烏戰爭中支持俄羅斯。柏林希望重新調整與北京的關係。問題是:這一制度性對手也是最重要的貿易夥伴。

https://p.dw.com/p/4Bxpl
Protest against the China's treatment towards the ethnic Uyghur people and calling for a boycott of the 2022 BdT I BdTD I Proteste zur Boykottierung der Winter Olympiade in China
中國對新疆維吾爾族人的壓迫在全世界引發抗議圖片來源: Willy Kurniawan/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新疆公安文件(Xinjiang Police Files)"的披露正值德國討論"以價值觀為導向的外交政策"之際。這些文件確實進一步推動了德國在對華政策方面的反思。繼與俄羅斯的能源合作關係飽受詬病後,作為近幾十年來德國經濟模式的第二支柱的德中關係現在也受到各方質疑。

聯邦政府人權專員阿姆茨貝格(Luise Amtsberg)呼籲採取另一種對華政策。這名綠黨籍政治家向德國編輯部網路(RedaktionsNetzwerk Deutschland)表示,針對那些擁有如此令人震驚的人權記錄的國家的經濟依賴性,需要進行公開辯論。基民盟籍聯邦議會人權及人道主義援助委員會主席布朗德(Michael Brand)在德意志電台(Deutschlandfunk)的節目中要求,正如我們減少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一樣,我們也必須減少對與中國經濟關係的依賴。

亦近亦遠

在剛剛舉行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德國總理肖爾茨也對中國日益增長的權力訴求表示擔憂。中國當然是一個"全球參與者",這名總理承認。但正如這並不意味著需要孤立中國一樣,"這也並不意味著中國可以在亞洲和其他地區宣稱霸權。同樣,我們也不能在人權受到侵犯時視而不見,就像我們目前在新疆所見的情況,"肖爾茨如是說道。 

Schweiz Davos | Weltwirtschaftsforum | Olaf Scholz
德國總理肖爾茨:去全球化是歧途圖片來源: Fabrice Coffrini/AFP

周三,德國經濟部長、副總理哈貝克( Robert Habeck )呼籲與中國保持更遠的距離。哈貝克說,中國雖然是一個主要的貿易夥伴,但存在"非常要緊的問題",包括在遵守人權方面。"這一點多年來一直被忽視。但本屆政府已經改變了與中國打交道的方式",這位綠黨政治家強調:"我們正多元化發展,減少對中國的依賴性。更加重視尊重人權。"

在過去四分之一個世紀裡,德中之間最重要的就是經濟關係。2021年,中國連續第六年成為德國最重要的貿易夥伴。中德兩國擁有"全面戰略夥伴關係",雙方每兩年舉行一次政府磋商。目前"紅綠燈"聯盟政府也想延續梅克爾的這一政治遺產。聯合執政協議第124頁指出:"我們希望繼續舉行政府磋商";但不同於以往的是,這些磋商將"更加歐洲化"。

合作夥伴、競爭者、制度性對手

然而,德中兩國的夥伴關係早已出現了明顯的裂痕。德國和歐盟將中國同時看作夥伴、競爭者和制度性對手。然而,這種"三位一體"正明顯進一步傾向於競爭。聯合執政協議也考慮到了這一點:"為了能夠在與中國的制度性競爭中實現我們的價值和利益,我們需要在歐盟-中國共同政策的框架內,在德國制定全面的中國戰略。"目前聯邦外交部正在制定這一中國戰略。具體細節尚不得而知。

Deutschland 5. deutsch-chinesische Regierungskonsultationen
德中經濟關係鮮有波瀾的時候:2018年的政府磋商圖片來源: Reuters/F. Bensch

不難猜測的是,中國在俄烏戰爭中對俄羅斯的態度將對這一戰略產生決定性影響。總部設在柏林的德國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MERICS)主任胡謐空(Mikko Huotari)於5月初在德國《國際政治》雜誌上呼籲,與中國的接觸應"根據北京對普丁的支持程度進行調整"。胡謐空也希望能有一個"戰略經濟外交政策"。首要的優先事項是:"減少那些可能限制德國在危機中採取行動的戰略能力的對華依賴性"。

能源轉型 少不了中國?

德國經濟模式與中國脫鉤可能比告別俄羅斯的廉價能源要困難得多。同時還有一些相互衝突的目標,例如在能源轉型方面。德國欲增加光伏發電能力,以替代化石燃料。光伏產品的一個重要原材料是多晶矽。然而,世界上40%的多晶矽產量來自中國新疆。

德國工業聯合會(BDI)亞洲事務負責人尼德馬克(Wolfgang Niedermark)向德國之聲證實:"特別是在礦物原料領域,在某些情況下對中國的依賴程度非常高,而且是戰略上極為重要的依賴性。"在一份書面聲明中,這名中國專家要求:"我們必須盡快掌控這種輸入依賴性,並投資於新的夥伴關係。"

德國工業聯合會也對獨裁政權越來越不信任:"我們從俄烏戰爭和目前有關中國的披露文件中知道,與獨裁政權打交道毫無保證",尼德馬克寫道,然而,"我們希望繼續進行經濟合作--即使是與非自由民主國家。只有這樣,歐盟才能成為一個具有國際意義的強大參與者。但我們絕不能讓自己產生依賴。"

Konflikt um Strafzölle für chinesische Solartechnik
德國的能源轉型過程中少不了來自中國的產品?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誰更依賴誰?

實際上,中國對歐洲市場的依賴程度比歐洲對中國的依賴程度更高,中國歐盟商會主席武特克( Jörg Wuttke)如是說。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他用具體數據介紹:"我們每天向中國出口6億歐元的貨物;中國則每天向歐洲出口13億歐元的貨物。"武特克接著指出:"當然,投資則另當別論。汽車、化工和機械工程領域的大公司在中國的地位非常穩固,它們在中國市場上為中國創造業務。畢竟這其中很少有企業出口。"

根據德國經濟部的數字,2018年德國對華直接投資額達到了862億歐元。如此大量的投入使所期望的脫鉤變得複雜:"難道要關閉我們的工廠嗎?"武特克問道。

他補充說,在中國的投資去年獲得了極大的利潤,"這種盈利能力支持了我們在國內的股價,也給我們創造了就業機會。"德國有數百萬個工作崗位依賴中國的投資,武特克列舉了一些例子:"工程服務、初級產品、發動機零件(等領域)。"

全面脫鉤

不僅在西方國家出現了意向轉變,中國方面也想"脫鉤",特別是在中國科技公司因為美國的貿易制裁而不得不面對缺乏重要晶片的情況下。中國歐盟商會在一份立場文件中寫道,隨著2021年3月第十四個五年計劃的通過,中國正在制定一個明確的路線,以"減少其自身對世界其他地區的依賴,並最終實現高度的獨立性"。全球化的世界似乎正在進一步分裂。人們不禁好奇,對此,德國政府的中國戰略會找到什麼答案。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