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萬隆到雅加達 從周恩來到胡錦濤
2005年4月20日50年前,印尼總統蘇加諾邀請29個國家的政府首腦到雅加達附近的萬隆參加了第一次亞非會議。此後,1961年在貝爾格萊德誕生了不結盟運動。
漢堡亞洲學研究所的奧斯卡‧威格爾強調,中國在當時的萬隆會議上就已經扮演了非常關鍵的角色:「那是一個極其重要的角色。我得說,雖然當時蘇加諾是第三世界的代言人,但另外兩個重要的客人當然是印度的尼赫魯和中國的周恩來。他們三位是當時的關鍵人物。」
中國總理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上提出了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威格爾認為,相互尊重領土和主權完整在這五項原則裡面具有的特殊意義: 「這就是說,國家應該保持自己的獨立性。那些剛從殖民統治下解脫出來的人民當然清楚,國家主權有多麼重要。可以說,從萬隆會議開始,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得到了第三世界國家的認同。 」
但是萬隆會議帶來的第三世界崛起的希望並沒有能夠長久。1962年中印兩國因為邊界問題爆發的戰爭使人們對共同目標提出了疑問。中國先是進行了文化大革命, 1978年開始進行經濟改革後又與西方工業國家加強了聯繫。如今中國成了吸引西方投資的一塊磁石。
隨著經濟發展,中國在政治領域的自信也不斷增強。他不僅努力在亞洲參與所有重要的地區對話,而且也想起了過去的結盟夥伴非洲。波鴻大學東亞研究所的辜學武認為,中國在非洲所作的努力主要有三個方面:「一種是大批的給非洲提供發展中援助。尤其是一些看得見的項目,比如修建體育場,修建各種政府大樓設施,修建最現代化的公路。第二個就是說,基本上走在了歐洲,日本和美國的前面,免除最貧窮國家的貸款,第三個動作就是中國加大了在非洲能源合作的力度。」
如今有600多個中國企業遍佈在在非洲的49個國家。這種經濟活動被北京政府貼上了南南合作的標籤。中國領導人希望與不斷要求發展中國家加強民主與人權的西方國家區分開來。
辜學武認為,中國想要向非洲傳達的訊息是:「不要把這個理解成我們是到你們這裡來殖民,我們恰恰是幫助你來做一些最重要的事情。所以中國人的很多做法跟歐洲人和美國人不一樣。比如說在提供發展中援助的時候,中國人不提任何條件。像一些民主化啊,中國都不提。中國唯一的條件就是你不和台灣保持關係就完了。像這樣的條件非洲人比較容易接受。只要不牽扯內政,這個引起的反感就稍微小一點。」(安露)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