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聯合政府—巨人對陣
2013年12月16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大聯合政府"(große Koalition,被調侃縮寫為GroKo)成了德國2013年的年度詞匯。德語語言研究會(Gesellschaft für deutsche Sprache)每年評選一個詞,體現本年度民眾和媒體尤為關注的議題。而今年德國人最關注的是聯盟黨和社民黨組成的大聯合政府。
首次基層黨員投票表決
大聯合政府由在選舉中得票最多的兩個黨派組成,在德國一般來說就是聯盟黨和社民黨。由現任總理梅克爾領導的基民盟(CDU)及其巴伐利亞的"姊妹黨"基社盟(CSU)在今年9月的聯邦議院大選中獲得41.5%的選票,以施泰因布呂克(Peer Steinbrück)為候選人的社民黨(SPD)得票率為25.7%。
在經過兩個月的艱難談判後,基民盟主席梅克爾、基社盟主席澤霍費爾(Horst Seehofer)和社民黨主席嘉布瑞爾(Sigmar Gabriel)就聯合執政協議達成一致。但這還不代表板上釘釘,因為社民黨此前決定讓基層黨員對聯合執政協議進行表決。這在該黨歷史上還是第一次。如果多數社民黨人反對這一協議,就必須重新談判。
在聯合執政協議中,聯盟黨得以貫徹其實行"母親退休金"和向外國人徵收高速公路過路費的主張;而社民黨則將實行統一的最低薪水標準和交納養老保險滿45年者63歲就可以退休寫入其中。
有效率的大聯合政府
聯邦德國歷史上曾出現過兩次大聯合政府。1966年,基民盟、基社盟和社民黨組成首個大聯合政府,基民盟的季辛吉(Kurt Kiesinger)任總理,社民黨的布蘭特(Willy Brandt)任副總理。
"在第一個大聯合政府1966到1969年的任期內,德國克服了戰後第一次較嚴重的經濟衰退",德國哈勒-維騰堡大學(Universität Halle-Wittenberg)社會研究中心的霍爾特曼(Everhard Holtmann)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指出。德國人對副總理布蘭特的工作也相當滿意,在1969年的聯邦議院選舉中,布蘭特的支持率大增,成功當選總理。
第二屆大聯合政府是2005年至2009年由梅克爾領導的。霍爾特曼認為,這屆政府的工作也相當可圈可點:"2008年爆發的全球金融和經濟危機對德國也造成了不小的衝擊,而德國得以相對平穩地度過了危機。這也說明了大聯合政府的工作是有效的。"但在2009年的聯邦議院選舉中,社民黨的得票率卻是有史以來最低的。
迷你反對派
霍爾特曼認為,大聯合政府可以為選民作很多事情:"由於大聯合政府必然帶來的傾向於達成妥協的效應,使得廣泛的社會利益能得到照顧。"
但大聯合政府也意味著小反對派。在野的兩個反對黨-綠黨和左翼黨,在大聯合政府的壓倒多數之下,在議會中的份量顯得無足輕重。兩個反對黨在大選中的得票率都不足9%,就是說,在聯邦議院裡127名反對黨議員要面對504名執政黨議員。
據《明鏡線上》報導,本屆議會中的反對派陣營是40年來最小的。這也意味著,根據德國目前的法律,綠黨和左翼黨無法共同成立議會調查委員會。同時這兩個黨的議員在議會辯論中得到的發言時間也少得可憐,因為後者是根據各黨派的議席多少來分配的。因此反對黨要求更改聯邦議院的有關程序規定,使反對黨的權益得到保障。對此基民盟和社民黨還沒有做出明確的回應。
作者:Carla Christina Bleiker 編譯:葉宣
責編: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