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爭端協議讓歐盟成輸家」
2013年7月29日(德國之聲中文網)歐盟委員會上周六(7月27日)發表聲明稱,已與中國就解決光伏貿易爭端達成最低價格承諾協議。根據該協議,中國未來向歐盟出口的光伏面板每瓦特不低於56歐分,作為回應,歐盟不再對相關中國商品徵收高額懲罰性關稅,歐中之間得以避免一場貿易戰。7月29日一期的《南德意志報》發表社論強調,表面上看,歐委會此次態度強硬,保住了面子,而且,鑑於歐洲在經濟上的虛弱地位,能有這樣的協議,該算是一次勝利,然而,細考之下,歐盟內部任何一方都不能從中真正受益:
「它未能幫上任何人的忙。德國的光伏產業無法受益,因為,它現在也無法重新找回過去十年的輝煌。不論它是否得到(若干德國生產商所聲稱的那樣)非法的國家補貼,遠東的競爭對手實在太強。儘管歐洲和亞洲的生產商之間的競爭會使價格繼續下跌,但從現在起,它將以雙方達成的最低限度為底線。而技術的迅猛發展讓人難以期待,56歐分就是每瓦特價格的終點。千年伊始,每瓦特價格尚在5歐元之上。……過去數年裡,競爭的焦點是,越來越大批量地進行廉價生產,而且是為一個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德國的光伏業扶持政策而顯得容量無限的市場進行生產。此外,光伏面板的生產一點都不複雜,完全無法同汽車的生產相比,甚至還無法同一台冰箱的生產相比較。光伏工廠簡直可以像成衣一樣現買現裝。德國機器製造業當然在此賺錢不少。只不過,大規模生產線也因此漸次轉移到了中國和台灣,現在,光伏面板主要來自那裡。在德國,這一局面導致了一個只有10年歷史的產業史無前例的衰落。
「上周末達成的光伏爭端協議無法阻止這一發展。它也不需要阻止這一發展。即使面板的生產早已進入大規模生產模式,相關的技術卻依然還處於起始階段。太陽能的儲存就可能是一個例子。它可以使光伏電池更經常地在迄今根本沒有公共電網的地方投入使用。……正因為競爭如此壓低了價格,太陽能依然提供了足夠的機會。以下一點也屬於太陽能生意:面板價格如此一落千丈之時,若能智慧地將太陽能融入電網,那它就難以被傳統的電廠所打敗。
「對德國生產商來說,大規模光伏生意已然一去不返。」
半生不熟
同一天的《法蘭克福匯報》在經濟欄目上的一篇短評也對歐中光伏爭端協議頗有微詞:
「歐洲和中國之間一切重歸於好?歐盟貿易委員德古赫特認為,是的。在他看來,光伏爭端上達成的妥協是一個『友好的解決方案』。中國人也附和說,是的,讚揚『雙方表現出來的務實和靈活的態度』。而數星期前,還完全是另一種聲調,大有貿易戰一觸即發的說法。政界歡呼如此。企業界則不那麼開心。在波昂的Solarworld AG公司帶領下啟動了相關訴訟程序的歐盟光伏產業聯合會EU Pro Sun就指出,這一協議等於是替中國人繼續傾銷戰發了特許證。……對這樣的妥協能說什麼?是的,它結束了長達一個月的、整個光伏產業都為之受累的那種忐忑不安。與此同時,正如批評者所指出的那樣,現在確認的固定價格同市場經濟完全無關,這也是事實。不過,這就是妥協,這就是半生不熟的解決辦法:獲益者受難,受難者獲益」。
摘編:凝煉
責編:洪砂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