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尔一改施罗德的豪放风格
2007年8月28日对德国政治家来说,到中国访问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这与各方各面不同的期望值有关。一方面德国的公众舆论对中国普遍持批评态度,人们一再听到看到有关中国的负面报道,侵犯人权,有毒产品和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希望从中国获得丰厚订单的经济界人士则期待得到政策支持,同时希望德国政府对盗版仿冒在中国泛滥采取明确态度。
而默克尔的对话伙伴中国,由于经济长期高速增长,加上全球战略力量对比的变化,在国际舞台上显得越来越自信。中国清楚自己在国际上的形象欠佳,因此努力试图改善气氛。在与默克尔的会谈中,中国领导人对德方提出的要求和问题虽然作出了积极的回应,但尽量避免具体的承诺。因此许多事情只停留在象征性的层面上。天安门广场上挂起了德国国旗,中国媒体在显著位置刊登了的默克尔的照片,中国领导人作出了亲切友好的姿态,温家宝与默克尔在中山公园的闲庭信步可以看作去年“散步外交”的续篇。
默克尔在这种氛围中把握了分寸,从容地提出了准备好的议题。她的语调十分冷静,与前任施罗德那种称兄道弟的豪放作风迥然不同,对此中国领导人还得适应一下。在会谈中,有难度的议题一个也没有拉下,无论是人权,知识产权保护还是气候保护。默克尔颇有技巧地完成了这一既定目标,又没有给人留下说教的印象。
不管人们爱不爱听,事实是,许多紧迫的全球性问题,没有北京的参与是无法解决的,从气候保护,到朝鲜和伊朗的核计划,以及苏丹达尔富尔的危机。人们没有其它的选择余地,必须同中国开展并保持对话。默克尔正是这样做的。不过中国也必须作好准备,因为西方将要求中国信守自己的承诺。
在环境问题上中国总理温家宝曾说,中国不愿犯工业国家犯过的错误,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路。这是一句很动听的话。但中国各地仍然在为了追求经济效益破坏数百万人赖以生存的基础。即使中国领导人无力保护生态环境,至少应该保护那些致力于环保的民间人士,比如十年来一直为保护中国第三大淡水湖-太湖奔走的吴立红。但吴立红没有获得政府的表彰,而是成为了当地资本家和官僚的眼中钉。8月中旬他被司法部门判处3年徒刑。
德国之声版权所有
转载或引用请标明出处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