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战争一年回顾——硝烟中没有胜者
2007年7月12日2006年7月12日清早,一队真主党民兵离开黎巴嫩南部村庄埃塔埃尔沙布,他们的目标是几百米外的以色列边境。他们越过隔离带,袭击了一队巡逻的以色列士兵,8名以色列士兵被打死,2人被绑架。
当天中午,真主党民兵领导人纳斯鲁拉在贝鲁特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了这次行动的目的:“我们今天早上9点零5分劫持两名以色列士兵的目的是为了与以色列方面交换俘虏。我们不希望黎巴嫩南部局势激化,不希望让黎巴嫩卷入战争。”
但战争立即打响了,并持续了34天。黎巴嫩方面至少有1200人丧生,以色列方面有160人。战火殃及黎巴嫩的大部分地区,尤其是真主党民兵控制的南部地区和贝鲁特南部。
黎巴嫩的基础设施遭到了整体性的破坏,至今都没有完全恢复,更谈不上重建。旅游业尤其受到重创,以往兴旺的海滨度假地现在生意冷清。
经济的萧条使得人心慌慌,据称每三个黎巴嫩人中就有一个想出国。经济学教授哈姆丹说:“越来越多的人想离开这个国家。不仅是在本地找不到工作的年轻人,这一潮流也波及到了中上阶层的企业家。他们看到,在黎巴嫩不仅投资风险很大,现有的生意也难保。”
由于真主党民兵作为议会反对派撤回了自己的内阁部长,亲西方的黎巴嫩政府已经丧失了行动能力。亲叙利亚的总统拉胡德阻挠总理西尼乌拉领导的政府的每一项行动。过去几个月中,多名部长和议会议员被暗杀,今年年初执政党和反对派的支持者发生暴力冲突,造成多人死亡。更令人担忧的是,黎巴嫩有可能成为基地组织的另一个战场。
基地组织在黎巴嫩北部有势力范围,他们招募武装力量,并在黎巴嫩全境安插了自己的分支。他们的武装力量在的黎波里附近的一个巴勒斯坦人难民营与政府军发生长达数周的冲突。其威胁性可见一斑。
战争过去一年后,黎巴嫩的形势不仅每况愈下,而且还成为外国势力,包括恐怖组织斗争的舞台。黎巴嫩从来就不是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国内18个不同的宗教派别各自为政,而这场战争的一个间接后果是,这些派别之间的矛盾更深了。驻扎在黎以边界的13000名联合国维和士兵也无助于该国的稳定和团结。
政治学教授卡斯汗对未来态度悲观,他认为,过去12个月没有给任何黎巴嫩人带来好处:“这场战争没有胜利者。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和政治生活陷于停顿,教派之间相互对立,哪里还有什么赢家呢?认为真主党民兵得到了好处的说法是错误的。他们面临很大的压力。他们对黎巴嫩的停滞状态要负责任。我相信,只要收缴真主党民兵武器的问题得不到解决,黎巴嫩就无法走出困境。只要他们仍拥有武器,这个国家就不会有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