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炉文化和欧洲寻根
2006年4月11日经过三年长跑,埃森终于赢得欧盟陪审团的青睐,成为欧洲2010年文化之都。这一决议,将于今年秋天交25个欧盟国的文化部长再次复议。除埃森外,非欧盟国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也喜获这一殊荣。
工业高炉炼出精美文化
"以变化促文化,以文化促变化”,埃森的口号就这么说服了欧盟。鲁尔区无法以地区名义参选,埃森于是代表全鲁尔区的530万人因时就势,脱颖而出。鲁尔区的口号是:“发现,体验,行动。”
要用一个词囊括鲁尔区的形象,那就是,现代。 采矿时代结束后,宁静的矿井和高炉以有力的笔触勾勒出一座文化之都。其欧洲中心的地理位置和移民文化特色也是参选时的宣传重点。
不是每个城市里能够找到“第二城”,这里有。千米之下的矿业同盟工业区景观是世界文化遗产; 40号高速公路上,艺术灯光令人眩目。此外,北部风景公园也让攀登和潜水爱好者流连往返。夜幕降临,灯火辉映下的高炉有如未来世界。
欧洲精深文化早已进驻这一片工业热土,同样位于鲁尔的波鸿以雷克灵楼和表演中心享有盛誉,2002年,鲁尔戏剧节曾在此举办。
“来伊斯坦布尔为欧洲寻根”
伊斯坦布尔依博斯普鲁斯海峡,跨欧亚大陆,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蓬勃发展的经济文化,使它成为土耳其最具影响力的城市。这座两千年的古城,历经拜占廷和奥斯曼苏丹的统治,东西方国家文化在此交相辉映。
圣索菲亚教堂和蓝色清真寺俩俩相望,是令土耳其人骄傲的文化遗产。五十年来,伊斯坦布尔周边的城市居民纷纷迁入,这座古城的居民已超过一千万。作为现代土耳其的窗口,伊斯坦布尔也映射出土耳其摩登和古老间的激烈交战。
土,水,气,火,这是哲学家亚里斯多德的四大要素。伊斯坦布尔聪明地从中汲取灵感,用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代表土,美丽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当然是水了,而伊斯兰教尖塔和教堂为伊斯坦布尔赋予了气---宗教的多面和宽容。火是青年,是技术,是现代艺术。“如果我们能够得到这个荣耀的称号,欧洲将在此发现自己文化的根源。”伊斯坦布尔申请委员会主席艾格门.巴吉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