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示威者:“反送中”示威是人民积怨已久的体现
2019年7月3日(德国之声中文网)香港街头在周一 (7月1日) 晚间的立法会冲击事件后,似乎渐渐恢复平静,而香港政府也开始派员对立法会大楼进行初步的整修工作。 大部分在立法会外墙的标语与示威海报也都被清洁人员清除的差不多了。 然而,就在香港政坛各方与中国政府纷纷对周一晚间的事件做出表态时,大部分参与七月一日大游行的香港人却对年轻示威者的行为,有不同的看法。
在美国念书的雷贝卡 (Rebecca Zhang) 与彼得 (Peter Zhang) 过去几周纷纷返回香港,而他们也参与了上个月的百万人“反送中”游行。 对于之前鲜少参与香港社会运动的两人来说,周一立法会外的气氛跟景象是两人在参与游行前无法想象的。
雷贝卡告诉德国之声:“我记得当我与彼得跟我们母亲走到金钟时,一名年轻学生跪在地上,恳求参与七一大游行的香港人转往立法会外去支持年轻学生。 经过讨论后,我们决定去立法会附近看看。 一到现场,我马上被立法会外的沉重感给震慑住。 ”
基于安全考虑,他们并未参与周一晚间冲击立法会的行动。但透过家中电视目睹一切的彼得说,当示威者开始用各种工具冲击立法会外围的玻璃时,他脑中浮现的第一个想法是, 这些学生的行为会不会让香港社会开始忘掉大部分参与示威的香港人都是以和平的方式在表达诉求。
彼得告诉德国之声:“当我看着他们试着冲进立法会时,我突然很怕整个运动会因为媒体将焦点放在这群学生的行为,而让社会遗忘整个运动还是以和平为出发点的行动。 但不久之后,我便开始感到非常难过,因为我想到那些在前线冲撞的年轻人,年纪都跟我差不多。 ”
他们的母亲张女士当天也透过电视目睹了事件发生的始末。 虽然她不完全认同年轻示威者表达诉求的方式,但她认为各界应该试着去理解是什么样的因素迫使一群年轻人决定以如此激烈的方式表达诉求。 她表示,这些示威者跟其他参与“反送中”示威行动的香港人一样,只是希望香港特首林郑月娥能在几百万香港人民屡次上街表达诉求后,正面地做出一些响应。
张女士说:“但是当林郑月娥选择回避示威者的诉求,并拒绝与寻求展开对话的群体见面时,示威者认为他们已别无选择。 即便我不认同这些年轻人的做法,但我可以理解他们的愤怒。 当这么多家庭推着婴儿车在大热天上街游行,高喊诉求时,躲在办公室内的林郑月娥真的完全听不到人民的心声吗? ”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雷贝卡说,周一的事件除了体现出香港年轻一代对未来的绝望感外,她觉得整个“反送中”示威游行也不单纯是人民表达对《逃犯条例修正草案》的不满。 她认为,过去一个月的街头抗争显示多数香港人已对一国两制跟香港政府完全失去信任。 她告诉德国之声:“香港主权回归中国才经过22年,但我们在过去几年,不断看到香港的制度在改变,而公民社会的空间跟自由度也在不断缩减。 在这样的前提下,我觉得香港人已完全不信任一国两制了。 ”
张女士则认为,自六月以来的几场大型示威是香港人民长久以来对政府与现况不满的结果。 她表示,许多香港人都明白问题的核心并非是港府提出的《逃犯条例修正草案》,而是政府领导人长期忽略人民的诉求与心声,并顺着中国政府的意思在改变香港社会的结果。
张女士告诉德国之声:“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当所有特首不断承诺香港能保留原有的自由与制度,但却不断依着中国政府的指令在加速改变香港社会的本质时, 人民便不可能再相信他们的承诺。 在我们眼中,他们都是骗子。 ”
虽然不少香港人对这个城市的未来似乎已感到绝望,彼得却觉得真正的普选制度或许能扭转香港现在的情势。 他说:“我觉得经历了过去几周的大型示威后,越来越多香港人会提出香港需要真正普选制度的诉求。 对我来说,这是可以防止香港失去一切的一线希望。 香港不会这么轻易成为一个普通的中国城市,因为香港需要失去现在拥有的一切,才会让这个说法成真,而我觉得香港人不会允许这样的情形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