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香港抗议与天安门运动有哪些共同之处?

Gabriel Dominguez2014年10月7日

香港民主抗议被认为是自1989年天安门运动以来北京面临的最大挑战。学者古德斯通向德国之声分析两者的异同。

https://p.dw.com/p/1DRbe
China Hongkong Massendemonstration im Finanzviertel Handys
图像来源: Reuters/C. Barria

(德国之声中文网)位于华盛顿的伍德罗·威尔逊学者中心(Woodrow Wilson Center for Scholars)革命与社会抗议问题专家古德斯通(Jack A. Goldstone)向德国之声表示,香港民主抗议与25年前的天安门民主运动有相似之处,比如均为非暴力抗议,均要求民主,但同时,两者也有关键的差异,包括组织、策略、媒体报道等。

德国之声:香港正在进行的抗议与北京1989年的大规模示威有哪些共同之处?

古德斯通:有一些明显的相似之处:两者的起点均以学生运动为主;均采取非暴力抗议的策略,占领公共场所,来显示其决心,表达其诉求;均呼吁领导人下台,均呼吁更多民主。例如,10月6日,香港学生效仿天安门运动的先行者,树立起一座雕塑作为运动的象征。雕塑是一位手持雨伞的抗议者。再一个重要方面是,两者均坚持非暴力策略和公民抗命。

两者在诉求上有何不同?

1989年,天安门广场学生要求更多民主,但其具体含义是模糊的:减少腐败?赋予全国人大更多权力,而不是权力集中在政治局?媒体和舆论自由?共产党员选举党的领导人?很少有学生想到,用普选、开放提名和竞选来取代共产党领导体制。

然而,这些恰恰是2014年香港抗议者的诉求。他们希望有开放、自由和有竞争的选举,而不是由北京筛选候选人,并由香港精英人士小圈子提名。

不过,尽管具体诉求有所不同,两者均要求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放弃决定后继人选的部分权力。因此,两次运动均对党的政治掌控构成很大威胁。

Hong Kong - Proteste mit dem Mobiltelefon
香港,2014年9月29日图像来源: Reuters/C. Barria

两者在组织和策略上有何不同?

2014年香港抗议者使用社交媒体进行组织,成为一场"没有领导人的运动",尽管事实并非如此。抗议者也使用社交媒体迅速传递诸如转移地点的信息。

1989年运动占领了天安门,2014年运动则有多个抗议地点,可以让人员流动、撤退或在人数上超过警方。

媒体环境的不同带来哪些变化?

由于香港开放的媒体和国际关注,北京无法像在天安门广场上那样审查香港的抗议。因此,中国政府希望避免香港出现流血事件,如果派出中国军队,任何暴力都不可能不为世界所知。

当局对待抗议的方式有何不同?为什么?

迄今为止,这次当局更耐心,等待抗议结束,特别是抗议者不再完全阻断商业和政府交通要道之后。甚至在1989年,中国共产党起初对天安门的学生也是有耐心的。

我相信,这一次对中国共产党而言,避免流血重要得多。如果双方均坚持目前的策略,这场舞还将跳一段时间。

NO FLASH Studentenbewegung 1989 in Peking China
北京,1989年5月16日图像来源: AP

您认为这次是否会有不同的结果,香港活动人士与政府间达成某种妥协?

我认为,中国政府希望解决抗议问题,同时仍显示出强势。也就是说,与抗议领导人谈判,以期寻找到保持面子的妥协方案。

我认为有以下几种可能:中共领导人可能让香港特首梁振英辞职,但不改变此前宣布的选举程序。或者,中共领导人坚持对香港特首提名的控制,但表示投票人可在选票上另提候选人。

2012年,面对在香港学校推行"国民教育"引发的抗议,中共领导人做出让步。因此,我预期这次也会有某种协商产生的结果,中共领导人做出少许让步,以显示对抗议者诉求的回应,但同时,在未来香港特首提名上仍扮演最主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