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占中:大卫与歌利亚之战
2014年9月29日(德国之声中文网)《南德意志报》(Süddeutsche Zeitung)周一(9月29日)刊登题为"作为实验室的城市"(Die Stadt als Labor)的文章,就香港事态发表评论。作者在文中写道:"这是一场大卫与歌利亚之间的战斗。北京拥有权力,北京拥有武器。问题是,北京在做出回应时能有多聪明。一切皆有可能。在另一个阵线上,以习近平为首的领导层表现出了可怕的毫不妥协态度。而过去几个月里,他们的严厉措辞和恐吓却恰恰动员了民众,把一个世代的年轻人变成了对手。推动抗议运动的正是这些年轻人。……香港从前就是中国的一个实验室。但共产党对此心存恐惧。而面对年轻人的抗议,北京完全有理由感到害怕。"
"自由试验室"
同一天出版的德国《法兰克福汇报》(Frankfurter Allgemeine Zeitung)也将香港称为"自由实验室"(Freiheitslabor Hongkong)。作者在文中首先介绍了香港在"一国两制"框架下所享有的自由权益:言论和集会自由,新闻自由,司法独立和行政自治等。香港的经济发展水平也相当高,人均收入排名世界第25位,比中国大陆高出约60位。
作者认为,由于北京不愿意让香港拥有真正的特首普选,因此戴耀廷等抗议者才发动"占领中环"的行动,并通过不久前举行的公投得到了80万香港民众的支持。"但是,戴耀廷等组织者并没有得到更多的谈判权力,也没能让北京表现出更大的对话意愿。没有迹象显示,中国新任国家主席、作风强势的习近平会满足抗议运动提出的大胆要求。抗议者们梦想香港成为中国的自由试验室:将这个城市之国作为民主试验,中国领导层可以借此积累经验,有朝一日领导整个人民共和国,通过可控的过渡阶段从共产党独裁转型到民主体制。"
值得尊敬和支持的抗争
与《南德意志报》文章类似的是,《法兰克福汇报》的作者也把香港民众与中国领导人之间的角力比喻为"大卫与歌利亚之战",按照《圣经》的说法,最终大卫出人意料地战胜了巨人歌利亚。
"可惜的是,鲜有迹象显示,香港大卫和中国歌利亚之间的这场冲突会出现圣经中那样的结局。但是,不满足于仅仅拥有半份自由的勇敢尝试绝对值得每个人尊重和支持。香港正在争取的价值观,正是我们的价值观。"
经济困境引发"占中"
与前述两报不同的是,德国《日报》(die tageszeitung)在同一天发表的评论文章中更为关注香港抗议运动的经济背景。文章作者认为,北京依然没有认识到,为何不仅仅是少数香港反对派人士,而是大量民众拥上街头展开抗争。问题的关键在于:经济困境。
"自从大陆人几乎可以不受限制地访问香港后,这个大都市便拥挤不堪。房产价格一飞冲天。工业界纷纷跨境转移到中国大陆一边。数百万中国游客每个周末和节假日都会涌入这座城市,如果谁不是在为这些人服务的金融或服务业工作,那就几乎无法维持生计。香港的超级富豪们越来越有钱,中产阶级则开始萎缩,并有陷入贫困的危险。恰恰是名字上带有共产两字的北京领导层却没有认识到这一灾难性的发展。"
[摘译自其它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