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国通往国际金融市场的门户
2014年10月3日(德国之声中文网)美国智库传统基金会的"经济自由指数"排名中,香港连续20年高居榜首,是全球商业气氛最友好的城市。作为连接中国内地的桥梁,香港拥有得天独厚的商业地位。不过,1997年,香港经济还占中国的16%,如今仅占3%。
香港证券交易所为全球第六大,亚洲第二大。世界100家最大型银行中,70余家在香港有业务。外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中,约三分之二途经金融中心香港。即便上海和深圳成立证交所后,香港仍是国际上最重要的中国企业股票交易地点。截至2013年12月,共1643家企业在香港上市,其中797家来自中国内地。内地企业的融资规模占所有在香港上市企业的近六成。
法治的重要性
经营中国业务的跨国企业对香港的重视,不仅因其金融地位,还有其法治框架和司法独立。德国智库MERICS中国问题专家海尔曼(Sebastian Heilmann)认为,如暴力对付香港示威者,后果将是致命的。"香港经济与金融界代表不希望示威活动持续,因为香港经济生活已部分陷入瘫痪。在他们看来,采取军事手段会给香港的国际金融与经济中心地位带来毁灭性的后果。"
海尔曼指出,如果发生这一情况,香港的法治国家框架与未来政府管理的可信度都将受到无法弥补的损害。
人民币国际化
北京将人民币打造成国际主导货币的战略中,香港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香港是人民币最大、最重要的交易地点。2013年,以人民币结算的外贸交易九成在香港进行。自2010年7月以来,当地银行间金融交易可使用人民币,金融证券业的人民币交易和人民币金融产品不断增多。
上海还是新加坡?
中国问题专家海尔曼认为,尽管如此,对北京而言,香港如今已不具备十年前的不可替代性。"倘若香港的金融地位在目前的政治争论中受损,将加快上海晋升为中国最重要国际金融地位的进程。这不单是北京的愿望,也是一种趋势。"
据称,大型国际银行已做好预案,在必要情况下将部分业务转移至新加坡。但海尔曼对此持质疑态度:"对中国企业和投资者而言,新加坡现今已是重要的金融地点。但考虑到容量和距离中国市场的距离,最大的受益者仍将是上海。"
不过,英国《经济学人》写道:"如果认为香港对中国已不再重要,那将是个严重错误。如果中国采取任何行动,使得这一特殊关系受损,那么,香港将承受最大痛苦,而中国也将付出高昂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