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面对中国经济难题
2014年3月3日(德国之声中文网)中国必须在继续改革和维持景气之间寻找平衡。在今年的中国全国人大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将会把2014年经济增长率目标设定在7%到7.5%之间。"我们的经济面临一系列深层结构性问题,"这位新总理不久之前在初步介绍其经济工作方案时曾如此表示。他将在周三开幕、历时九天的本年度全国人大会议上正式向与会的3000多名代表推出这一方案。这位总理提醒人们注意:"不进行经济转型,就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
既然改革无可回避,那么下一个问题自然是:究竟该如何改呢?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必须摆脱对于出口贸易、基础设施投资的依赖,而更为迫切的任务是,不再像从前那样在发放贷款方面大手大脚。计划中的改革方案将允许市场在经济资源配置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而这也是去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所作出的决议。但与此同时,北京政府不允许削弱国有企业的权力。这并不是一件令人奇怪的事情。因为处于垄断地位的国有企业利润丰厚。这些利润成为中国领导层实施其政策的重要工具,同时在权力架构中占据不可或缺的地位,因此不会轻易放手。
国营企业要改也难
但中国国企面对两个核心问题:首先,由于国营领域人浮于事、缺乏效率,导致生产力发展停滞不前;其次,地方政府以及与其关系错综复杂的国企所背负的庞大债务危及金融稳定。"中国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李克强意有所指的表示,将"深化财政、金融、价格、企业等领域改革。"
金融领域的改革需求极为迫切。自从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后,北京政府打开信贷阀门,导致国家债务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从150%上升到210%。许多资金被投放到生产效率低下、形同浪费的投资项目中,或者进入产能过剩的行业,抑或成为助长房产泡沫的推手。直到今年1月,信贷增长才得到大幅遏制。去年第四季度中国金融机构的信贷坏账达到2008年以来的最高峰。不少地方只得用借新债的方式来填补旧账。
"中国几乎没有机会能够毫无痛苦地解决信贷与资源的错误配置。"法国兴业银行中国经济学家姚伟表示,"问题仅仅是,信贷泡沫里的空气会在何时以及以何种速度得到释放。"陷入困境的信托基金、形形色色的投资产品以及一再出现的金融市场流动性缺乏,这些都让人们有理由担心会出现连锁反应。
地方债务:定时炸弹
从2010年年底到2013年中期,中国各地方政府债务增长67%,总额达到18万亿元人民币。而与中国国有银行关系复杂的影子银行体系更是暗藏严重风险。尽管中国央行能够承受个别"影子银行"倒闭所带来的冲击,但如果一家大型银行也牵扯其中的话,按照一位生活在北京的外国银行家的说法,"我们今天就已经面临'(银行)规模大到不能倒闭'的局面了。"也就是说,类似2008年美国雷曼银行破产的情景,一家银行的倒闭可能会拖垮整个金融系统。
如果中国政府的"信贷刹车"踩得太死,又可能导致经济"硬着陆"。法国兴业银行警告称,这可能导致中国经济增长率重挫2%。"投资者低估了风险。"
无论如何,中国经济增速会继续放缓是各方都认定的趋势。2012年和2013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均为7.7%,这已经是199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尽管与欧洲相比,这一数字已经高得惊人,但对于一个仍有巨大改善空间和发展难题的新兴工业国来说,这显然是不够的。据说,李克强总理自己设定的经济增长率底限为7%。
来源:德新社 编译:石涛
责编:任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