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社会

隐私与距离:中德文化大不同

Megan Chua
2019年9月22日

对于中国和德国民众而言,人与人的距离、个人隐私和摄像监控代表着不同的含义。本文作者Megan Chua比较了中德之间的差异。

https://p.dw.com/p/3PsiZ
China Polizei Gesichtserkennung
警察戴人脸识别的眼镜?这在德国恐怕难以想象图像来源: Getty Images/AFP

(德国之声中文网)在个人隐私和公共监控等关键生活领域中,中德之间存在极大的差异。我自一年前开始以上海纽约大学学术人员的身份在上海生活。父母和我都是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我们来自一个人口约500万人的热带城市国家。当我来到人口逾2600万人的上海时,着实花了一段时间才适应中国式的自我概念。

此前我曾在德国大学学习过一段时间,并在暑假时在波恩的德国之声实习。这段经历让我习惯了另一种思维模式。

汹涌的人潮

生活在上海的人口总数约为柏林的7倍。每一个小角落都被充分利用。这座城市如同一头巨兽,其交通更令人望之生畏。中国各地的年节及假期统一,使所有地区的工作时间一致,但也造成节假日期间人潮大规模的流动。

China - Die totale Überwachung
隐私和安全的平衡在哪里?图像来源: ORF

地铁站设立了控制人潮的围栏,画面看上去就像牧场般。由于大量民众同时间在外活动,摩肩擦踵的人潮使人与人之间无法维持空间距离。在我刚抵达德国弗莱堡时,曾经参加为交换生举办的迎新活动,学习"在德国公共空间的礼仪"。活动的目的是让我们了解不成文的德式礼节。其中一条指出,在公共场合中要随时与其他人保持一臂的距离。

在中国的情况则相反,如果两人之间存在一臂距离,几乎是在向第三人发出插队的邀请。尤其是在交通繁忙的巅峰时刻,地铁中与人"肌肤相亲"几乎无可避免。当我在德国生活时,若不小心踩到他人的脚会立即道歉,但同样的情况在中国却不会有人在意,甚至不期望你道歉。

在上海的街道上,行人必须与骑着电动踏板车赶路的外卖送餐员共用人行道。送餐员骑着无声的踏板车鲁莽穿梭在行人中。习惯秩序的德国人若看到这一幕,大概会不认同地摇头。在德国的日常生活中,我需要时刻注意的是是否与人保持足够距离。

Überwachungskameras am Tiananmen-Platz in Peking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D. Azubel

德国人的震惊

另一个中德之间的根本差异是对监视摄像头的看法。当我的德国友人听说,在上海的公园中-这种应该用于休闲放松的地点-甚至会被加强监控,令他们感到"惊讶"和"不可思议"。而中国的监控系统预计在2020年扩大至5.7亿枚摄像头。

德国的监控摄像头总数不详,通常装设在繁忙的地区。根据《世界报》报道,2017年柏林共有1万4700枚摄像头,不来梅则只有109枚,是受到最少监控的城市。《世界报》指出,各地的车站约装设了6.4万摄像头,而德国五大机场的摄像头总数则为1730个。

违规停车?

为了完善监控网络,中国政府目前正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政府观察公众在公共场合中的行为并给于信用分数。评分项目包括付款行为、消费习惯、是否违规停车或闯红灯,当然还有对党的忠诚度。民众会依照个人表现获得高低不等的评分,不遵守规范者将被禁止旅行或无法获得银行贷款。高分者则被鼓励结交其他高分者,以提高信用评分。

阿里巴巴、携程、华为、腾迅等企业通过旗下手机等方式搜集到的客户信息,成为了中国政府的庞大数据库。个人的饮食偏好或闲暇及假期的活动-这些数据都是能挖掘出个人行为模式的宝矿。中国民众因此积极按时支付帐单并遵守法规。

Deutschland Berlin Bahnhof Südkreuz
如果牺牲个人隐私与自由,换取一定程度的公共安全,怎样做才是合适的比例?如何防止监控成为一种被操纵的手段?图像来源: picture alliance/dpa/P. Zinken

个人隐私vs安全

德国的法律系统则帮助民众保护个人隐私。德国的16个联邦州都设有数据保护局,《基本法》的第十条也明文写道:"书信、邮政及电讯秘密不可侵犯。"但我认识的许多中国人并不重视这项隐私,他们愿意以个人隐私交换政府承诺的舒适与安全。而在德国及西方国家中,乔治·奥威尔在其小说《1984》中的名句"老大哥正在看着你"几乎是监控的代名词。但正是这样的监控令许多中国人感觉心安。

作为在中国的外来者,我也无可避免的加入被监控的行列而且必须尽力调适,如同适应糟糕的空气品质那般。回想起在柏林和弗莱堡几次被骚扰的经历,我更能将监控视为一种能赋予我安全感的工具:如果真的发生意外,至少警方能通过监控摄像找到犯人。

当然我并不希望一个国家以饮食、购物地点等含糊标准衡量我个人的存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