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chi2006 Steinmeier China

von Hein, Matthias2008年6月21日

上周,德国外长施泰因迈尔对中国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访问。中德关系至此实现完全正常化。在过去的十个月内,双方围绕着西藏和人权问题产生严重摩擦,两国关系犹如坐上过山车,高低起伏。而对于德国外交政策而言,中德关系究竟占据怎样的位置呢?下面是承行的德国之声中文部主任撰写的专题报道。

https://p.dw.com/p/EN8c
戴着红领巾的德国外长给人留下特殊的印象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 dpa

上周五早晨,德国外长搭乘的一架德国空军的空中客车专机抵达北京。而这个时候,中国外长杨洁篪还没到北京。与施泰因迈尔一样,杨洁篪也在从欧洲返回中国的路上。一天之前,他们两人还在巴黎的阿富汗问题国际会议上见过面。当然,施泰因迈尔访华的时候也会讨论一些国际性议题,比如怎样处理伊朗核危机,但本次访问的两大重要议题是,中德关系正常化以及五月中旬发生的四川汶川地震。

令人惊讶的是,这两件看似互不相干的事情其实有着密切的联系。德国总理默克尔去年九月在总理府接见了达赖喇嘛,而这恰恰发生在她成功访问中国之后不久,这使得中德关系立即进入冰期。尽管今年一月份,两国就宣布关系正常化,但西藏骚乱以及由此在中西方引起的不同反应使得中德关系再次陷入低谷。

而5月的汶川地震让一切出现转机,让各方在合作救灾的大前提之下,重建互信。中国看到了一个表示团结,愿意提供帮助的世界,看到了国际社会是一个有难同当的集体。

正因如此,施泰因迈尔这次才会前往地震灾区,也正因如此,在他访华期间的所有会谈场合,德国民众对于灾民感同身受以及愿意提供救灾援助始终成为话题之一。于是,中国外长杨洁篪在6月13日与施泰 因迈尔进行会谈之后,在媒体面前对德国表示了特别的谢意,“我首先要对德国领导人、德国政府和德国人民在中国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后向我们表示慰问,并提供宝贵的资金跟物资的援助,表示衷心的感谢。也感谢施泰因迈尔外长本人即将去中国地震灾区看望受灾的群众。“

不久之后,中国总理温家宝用"患难见真情"赞赏中德友谊,并且也特别对德国的救灾援助表示感谢。而德国外长的致词也是以地震这个话题开始的。在开始讲话之前,他首先向杨洁篪转达了德国民众对于中国地震灾害的哀悼之情,"中国政府在应对自然灾害及其后果时所表现出的诚实坦率,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而我们在中国看到的团结精神和援助热情也让我们非常感动。这体现了中国真正的伟大之处。这也让外部世界对中国肃然起敬。这一切都增加了中国的受欢迎程度,在德国也同样如此。"

当然,这次行程中并不是只有宾主之间的寒暄客套。还有太多太多的议题需要得到解决。当然,德中之间不光有经济事务,但毕竟中国是德国在亚洲的第一大经济伙伴,而德国也是中国在欧洲的头号贸易搭档,此外德国还是中国投资最多的欧洲国家。但是尽管这次随同德国外长访华的还有十几家德国大中型企业的总裁们,施泰因迈尔所关心的还不仅仅是这些。这从他访华期间第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就能看出端倪,"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规模,中国的经济和科技潜力的人,还有那些真正了解中国人的人,他一定知道,中国的未来发展将对世界发展和国际秩序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两天之后,施泰因迈尔在重庆为一个城市化问题论坛开幕,在发表演说时,他开宗明义的提出有必要对世界秩序重新进行思考。他表示,全球化导致世界经济实力和政治影响力的重心转移。他又补充说道,以意识形态划分敌友的思维方式经常让大家无所适从,失去方向感。施泰因迈尔坚信,没有中国的合作,21世纪的重大国际问题将无从解决,比如气候变化,伊朗和朝鲜的核危机等等。他此行一直挂在嘴边的一个词是"负责任的伙伴关系"。这需要互相信任。

因此施泰因迈尔才始终认为,保持对话是至关重要的,而对话的层面则是多多益善,"我们在对话中感觉到,这个社会正在发生变化,而类似我们这样的访问当然能够对那些在体制内外推动公开透明的力量起到帮助。他们也支持与欧洲和德国保持开放合作的态度。因此我们不仅和政府代表举行会谈,也和公民社会团体进行交流。"

比如,施泰因迈尔在前往地震灾区之前,就在重庆会见了民工代表。在北京,他与维权律师和异议知识分子进行会谈。但这些谈话对象因为担心受到打压而不希望对外公布自己的姓名。

德国之声版权所有

转载或引用请标明出处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