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观察:宁可欠子亏孙,也要让党放心
2018年8月7日(德国之声中文网)"生育孩子对于中国人来说有着特殊意义",《人民日报》周一发表的文章《生娃是家事也是国事》说。难道外国人的孩子是随便生生而已,正如宣称重视家庭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美德?不,这一次喉舌媒体不玩虚的,讲得再也实在不过:"中国依靠庞大的人口红利实现了大发展,而面对低生育率,政府应该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难怪网民说:"韭菜不够割了","从小便知道自己是祖国的花朵,长大了才知道是什么品种--韭菜花"。
中国的"人口红利"也被学者称为"低人权优势",也就是在低工资、低福利、低劳动保护、低人生自由度、低权利抗争可能的条件下,把人当作了不需要维修的机器,换得了所谓的"大发展"。总体经济数据掩盖下的,是财富的超级掠夺,是贫富差距的巨大鸿沟,是万千上访者的血泪人生,是山寨了所有知名品牌却造不出一个芯片的厉害国,是对少数民族的高压统治,是非战争状态下输出难民最多的国家。
"宁肯断子绝孙,也要让党放心"
中国强制实行了长达半个世纪的计划生育一胎政策。四分之一的人类被剥夺了决定生育的权利,数以亿计的胎儿未能面世,"宁肯断子绝孙,也要让党放心","宁肯多添一座坟,也不多生一个人",违规者"上吊给根绳,喝药给一瓶"。如此残暴的政策目的何在?曰:减少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然而,没有权利、没有自由、因而也没有创造力的"低人权优势",却是政府的收获,而且还想继续保持。
眼看着"韭菜歉收",中国2013年实行"单独一胎"政策,没有奏效;2015年开始实行"全面二胎"政策,出生率仍然不升反降。2018年初,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中国2017年新生人口数据。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出生人口1723万人,比2016年减少63万。人口出生率为12.43‰,比2016年下降了0.52‰。
随着妇女受教育程度的提高,避孕和节育措施的普及,以及医疗条件的改善,延迟生育和减少生育,是一个全球化的趋势。但是,中国还有特殊的原因,那就是相对经济的高速发展来说,住房、医疗和教育的福利奇少。住不起房、看不起病、上不起学,是很多家庭不愿生养二胎的原因。官员和富人都设法把家人和孩子的户籍迁往外国,或者直接把孩子生在外国。"携家带口逃离欣欣向荣的祖国",是人类发展中的奇特现象。
"多生孩子"="多养猪"
《人民日报》说得也没错,生育的确不仅是家事也是国事。很多国家都有照顾家庭、鼓励生育的政策。然而,当它宣称"政府应该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时,人们感到不寒而栗。跟过去牵牛拆屋不许生一样,人们担心负债累累也得生,倾家荡产也得生。很多地方已经出现催生逼生的迹象。有些地方新人领取结婚证时,需要交二胎押金,等到生下两孩之后才可以取回去。网络流传的一些图片显示,一些基层干部被要求为所辖地区适龄妇女怀上二胎负责。
近年来,中国社会令很多年轻人苦恼的"逼婚"现象愈演愈烈,把晚婚或不婚女人污名为"剩女"予以贬损。看起来,这只是社会文化现象。其实,正如美国学者洪理达(Leta Hong Fincher)在《剩女时代》一书所揭示的那样,背后都是国家意识的贯彻,由新华社、人民日报和中国妇联具体推动而来。
在这个意义上说,此前的一胎政策和如今的二胎政策,以及将来的多胎政策,都是没有本质差异的计划生育政策,其核心是人权缺位。广为人知的计划生育口号之一是"少生孩子多养猪",乃因国家需要猪不需要人。如今,国家想明白了:多生孩子就等于多养猪。低人权优势下的人,可能比猪对国家的"大发展"更好用。
正如网民自嘲:不生孩子,天价房子谁来买?有毒奶粉谁来喝? 过期疫苗谁来打?"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人民谁来扮演?"不惜一切"的代价谁来支付?"解放台湾"的炮灰谁来充当?
长平是中国资深媒体人、时事评论作家,现居德国。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道,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