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长平观察:“北京一男子致14亿人受长期管控”

2022年11月10日

在“清零”防疫政策宣传中,北京官媒煽动民众对“一女子”进行道德猎巫,出现“大型翻车现场”。时评作家长平认为,在“非必要不出行”的话术背后是官方惯用的人质政治。

https://p.dw.com/p/4JJHg
无休无止的核酸检测和停摆措施让中国民众对官方的清零政策普遍表现出厌倦情绪
无休无止的核酸检测和停摆措施让中国民众对官方的清零政策普遍表现出厌倦情绪图像来源: 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德国之声中文网)最近,"北京一男子"成为微博敏感词。事情要从"北京一女子"说起。

11月2日,官方社交媒体"北京头条"发布新闻称,北京一位刘姓女士因为到过"涉疫风险点位",被要求居家隔离。刘女士可能没有感觉到症状,仍然外出购物、就餐及会友。随后她被确诊感染。按照中国的"清零"防疫政策,自然会有一阵排查。结果是"关联病例已达7例,2700余人被采取疫情临时管控措施"。于是,北京警方以"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对刘某某刑事立案侦查,将追究其刑事责任。

在官媒看来,对如此不服从管控的人,追究刑责还不够,还应该游街示众,杀一儆百。"北京头条"开启了一个微博话题"#北京一女子致2700余人被临时管控",对刘女士展开道德猎巫。

一个人无症状感染,记者不去关心她的病情,也不去追问政府为什么不推广疫苗,以及民众为什么不能接种被广泛证明有效性较高的西方mRNA疫苗,更不会去探究把2700余人临时管控起来是否合理合法,而是煽动民众谴责她因为不服管控而连累他人。

“清零”政策对于中国经济意味着什么?

"非必要不出行"背后的人质政治

连累的人越多,她的罪恶就越大。

这是官方操纵的舆论最近常用的话术:非必要不出行,非必要不聚餐,非必要不娱乐,非必要不养宠物……但不会讨论非必要不封城,非不要不抓人,非必要不挨饿……

官方对此驾轻就熟,因为这并非新事,而是从来都在使用的统治手段。这背后就是人质政治,通过绑架和株连进行胁迫和恐吓。

当年强制计划生育的时候,"一人超生,全村结扎"并不只是荒唐的口号。在机关单位,一人超生,整个机构的受惩罚--通常的名义是扣除全年"计生奖金",实际上就是罚款。这样做的逻辑是:所有人都应该互相监督,对违规者及时检举揭发。

十多年前我曾在上海任一家媒体的副总编辑,当地宣传部的管理手段也是如此:因为我们"不听话"发表了批评报道,所属报业集团的每个员工都被扣罚季度或者年度奖金。果然,同行的指责如期而至:就你们爱出风头,让我们被罚款!

"北京一男子"成为微博敏感词

但是,官方的宣传再次出现了"翻车现场"。

"翻车现场"是指策划包装、掩盖真相、刻意误导的官方宣传(舆论引导)被网民识破马脚,引发大量围观、嘲讽、揭露和愤怒。官方宣传不仅效果不彰,而且适得其反,往往匆匆收场,落荒而逃,同时禁文删帖,限制话题发酵。

微博话题"#北京一女子致2700余人被临时管控"并没有按照官媒期待的舆论走向,万众一心,千夫所指,痛骂贪图自己享乐、不顾他人安危的"刘某某"。网民果然纷纷前往围观,而且群情激愤,但是大多数人都在为"刘某某"打抱不平。

有一位网友说:"那把她杀了吧,吊死在城楼上行不行?直接相关病例7人就2700人被管控,那要是她相关病例36万人,不得关个14亿人啊……"

大概是受到这条留言的启发,一条意外的"冲塔"言论出现了。一位ID为" @毕达哥拉斯的远方亲戚" 的网友戏仿官媒口吻写道:"北京一男子致14亿人受长期管控。"

这位"远方亲戚"的勇敢让很多网民吃惊,但是并没有被吓退。他们一边举办"赛博葬礼",一边大量转发。官媒评论区成为"大型翻车现场"。

目前,"北京头条"已将微博的评论功能全部关闭,并将两个话题"#北京一女子致2700余人被临时管控"、"#平谷一病例违规外出被立案调查"撤下。

据报道,"@毕达哥拉斯远房亲戚"已无法在微博上检索到,疑似已遭封号。有网民反馈在微博使用"北京一男子"评论会"炸号"。

官方媒体报道中,不用"刘女士"而称"刘某某",隐含着一种贬损;而"北京一女子"则意味着芸芸众生中普通一员,不过是"时代的一粒沙"。这是官方媒体在罪案报道中的惯用语气。在这种语境中,"北京一男子致14亿人受长期管控"是一句绝妙的戏仿,它撕掉了伟人的光辉外套,让人看见一个普通人的罪与罚。

长平是中国资深媒体人、时事评论作家,六四记忆 · 人权博物馆总策展人,现居德国。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导,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

 

© 2022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