钮承泽:《军中乐园》两岸不讨好 但不得不拍
2015年2月11日
(德国之声中文网)《军中乐园》的故事发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国共对峙时期的台湾金门。"乐园"指的是当时被称为"特约茶室"的军中妓院。
2月10日,钮承泽在与柏林观众的交流中讲述了他因为拍片而陷入的官司风波:"我跟几个工作人员有一次去军舰上勘景,其中一位是中国籍的,因为之前没有跟军方申请,之后这件事在台湾引起了巨大风波,我也面临法律和官司问题。我甚至被骂做带敌人上军舰的卖国贼。之后,投资方都跑了,原本的计划也通通破灭,支持我做下去的最主要原因是,如果我现在不拍这个故事,我的父亲,我的爷爷,这一整代人,这些因为我们彼此的不信任、贪婪和欲望造成的苦难就会被人遗忘。"
次日,钮承泽接受德国之声专访,发表更多感触。
德国之声:您昨天在电影放映后的问答环节里告诉观众,你和柏林电影节虽有不解之缘,但是这次来才真正的认识了这座城市,甚至爱上了这个国家。这次的柏林之行和以往有何不同,使您发出了如此的感叹?
钮承泽:首先,以前都是匆匆来去,《艋舺》和《爱》都是在上片的时候来的,所以当时更像是在推广自己的电影,而这一次没有任何宣传的目的。《军中乐园》之前已被釜山影展选为开幕片,所以也认为再被柏林选中的机率不高。没想到"电影大观" (Panorama) 还是邀请我来了。这件事让我感觉自己和柏林影展的缘分十分奇妙。于是这次也想多呆几天,好好认识这个城市。这几天也确实参观了一些博物馆和纪念碑。其中一个讲述东德人民生活的博物馆让我印象深刻。这些经历让我更多地认识了这个城市和民族。比方说,他们很勇敢且坦然地面对历史自己他们犯过的错误,他们通过各种方式,不断提醒自己勿忘历史。
您说过,德国观众可能相比其他外国观众会更理解《军中乐园》,理由是什么呢?
除了我们这个民族外,德国和韩国观众可能会较能理解这部影片,因为他们也经历过同文同种、血脉相连的同胞因为时代和命运而被分割,所以他们能体会到电影中人物,比如对家乡的思念等等。
这部影片有希望在中国大陆上映吗?
(笑)我仍然抱持着很大的希望,目前还不知道,还在努力中,我当然希望啦。
昨天影片结束后,有多名大陆观众向您表达谢意,感谢您能呈现另一面的历史。你听到这样的话会不会感到欣慰,因为这是否也是您拍这部影片的初衷之一呢?
说真的,我透过整个拍摄过程和当中发生的一些事件,透过我面对的困境,时至今日我发现并不是我选择了这个题材,而是这个题材选择了我。拍摄期间我也面对了一个人生中很大的考验。我感觉自己被推入了这个时代,不得不拍它,影片中也有来自我父祖的乡愁,当然我希望它被看见和认得。我希望能正面的面对曾经发生在我们这个民族上的苦难,希望从中能够有所理解,也许这样有一些伤口才能抚平,有一些结才能解开,才能思考下一步怎么做,建立更好的关系,一起创造更好的世界,我只能这样说。这也是我坚持完成拍摄的一个重要原因。
至于我是否会因为观众的回应感到欣慰。我要说的是,这次经历了这些事后来柏林参展,自己身上也发生了细微的变化,以前会为别人的正面评价而沾沾自喜,而这次却不一样,我在柏林看自己的片子时更多是在找足与不足,其实应该可以做得更好,也会回想起拍摄期的艰困,深感自己已经尽力,现在会更想专注于拍好电影这件事上,而其它的种种似乎没有那么的重要了。昨天的舞台上光线其实很亮,以前我会勉强自己微笑,但是昨天我却选择了低下头,这可能也是目前对我而言一种最舒服的姿势。对赞赏会珍惜,但这次更有一种旁观者的心情。
您说《军中乐园》在两岸都不讨好,在台湾不讨好的原因是什么呢?
(深吸一口气、沉思许久)你知道台湾岛内的状况吗?(叹气、停顿、欲言又止)电影讲述49年一个老兵的乡愁,这不是台湾人民现在最感兴趣的,因为有些伤口从来没有抚平,有些结从来没有解开,所以现在两岸关系其实是非常吊诡的,它很难切断,但又无法真心拥抱。台湾政治正确的电影是比如《赛德克·巴莱》,台湾商业正确的是比如猪哥亮的电影,也是本土的。所以《军中乐园》讲一个外省族群,讲的是与大陆之前那种浓浓的联系,确实不是台湾人民或者是政媒环境所愿意吹捧的一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