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评论:与中国保持批评性对话比以往更重要

当远
2022年5月31日

维吾尔人在中国受到制度性迫害。德国之声编辑当远认为,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在其新近的访华之行中虽无法独立检视,但保持了对话。

https://p.dw.com/p/4C5qA
Xinjiang Police Files
图像来源: Mark Schiefelbein/AP/picture alliance

(德国之声中文网)毋庸讳言,米歇尔·巴切莱特(Michelle Bachelet)的新疆之行是一场秀。在这个西部自治区,数百万维族人遭关押并遭受酷刑。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是17年来首次访问当地。

和其它所有象征性访问一样,巴切莱特的行程是精心安排的产物。她无法获得客观、独立的观察机会。北京的官方说法是,疫情所限,不允许有不受限制的广泛接触。 

尽管如此,巴切莱特还是去了。据称,她曾向外交官们表示:"我是成年女性。我可以读出字面以外的意思。" 她深知此行的政治爆破力。西方媒体恰于此时公布了新疆警察档案中令人震惊的记录酷刑机器的证据图片,更是如此。

酷刑受害者的个人经历 

这位前智利总统自己就曾是独裁和暴力的受害人。1975年,在和母亲流亡前东德之前,她曾被关入独裁者奥古斯托·皮诺切特(Augusto Pinochet)的酷刑监狱。我相信,尽管语言不通,她能迅速认出新疆收容所的酷刑受害者:只要深看一眼当事人的眼睛,往往足矣。 

访问期间,巴切莱特不得不面对大量政治上的坏消息。不过,远为重要的是她在当地获得的个人印象——在官方日程安排之间所观察的情况。现在,人们高度期待她的报告。在报告中,她不会采用官方媒体新华社的党性术语,不会刻意美化。作为联合国专员,她必须维护联合国机构的权威和声誉。同时,她亦希望和中国保持批评性对话。 

巴切莱特的中国行是精心安排的。
巴切莱特的中国行是精心安排的。图像来源: Carlos Garcia Rawlins/REUTERS

继续与中国进行批评性对话 

诚然,联合国专员的访问不会在一夜之间就结束对维吾尔人的制度性迫害,但至少可以成为一个独立澄清程序的起始。此次,北京之所以同意联合国官员来访,是为了将巴切莱特套上车辕,并指望从联合国那里得到一张过关证书。 

巴切莱特的政治平衡艺术在于不使自己被工具化,并足够明慧,能区分何者可行、何者不行。联合国只有保持与中国的对话,才能使新疆的穆斯林人民受益。 

维族人问题只是厚厚起诉书中的一项:西藏人也想按自己的信仰生活;香港人想要民主选举。总体上,人们是想有权做批判性的独立思考,在并不总和政府观点一致的情况下,有权自由表达意见。 

全球化中的相互依存关系绝非一种诅咒,而是一种变革机会。它开辟了更多对话渠道。巴切莱特使用了其中的一个。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导,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

© 2022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