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荷兰摄影家追踪血钻石的路

Sara Röhlig2007年8月6日

荷兰摄影家卡迪尔.范罗辉岑拿着他的摄影机追踪了所谓血钻石走过的道路:从非洲的钻石矿开始,经比利时商人,直到纽约、阿姆斯特丹和巴黎的高档珠宝行,进入富有的顾客的手中。德国之声记者报导如下。

https://p.dw.com/p/BRWi
摄影展中的一幅:看成色图像来源: Sarah Roehlig

从目光严肃的黑皮肤非洲矿工到戴着钻石多圈项链手持香槟酒杯、漂亮年轻的白皮肤女孩子,这就是钻石的道路,是荷兰摄影家卡迪尔.范罗辉岑(Kadir van Lohuizen)留在画面上的。他的摄影展“钻石事业”(Diamond Matters)正在波恩科学中心展出。这个展览将持续到8月13日。

Ausstellung Diamanten in Bonn
图像来源: Sarah Roehlig

“引人注目的当然是奢侈品钻石、人们买来订婚用的钻戒和钻石矿井里的苦难之间的强烈对比度。钻石多半是从那里来的。大多数最终顾客根本不去想生产的过程是多么的艰难,”沃尔夫-克里斯蒂安.派斯说。他是Fatal Transactions组织的负责人,这个组织跟波恩国际信仰转变中心(BICC)一起组织了这个摄影展。

这些组织为原料的公平开采和交易而努力,尤其是为了钻石的开采和交易,因为这种闪闪发光的石头有着它黑暗的一面:1990年代,人们用被称为“血钻石”的它在塞拉利昂、安哥拉和今天的刚果民主共和国进行战争。暴乱者们用钻石来换钱,用钱来买武器。这一点被揭露出来后,钻石工业受到很大的压力。从那以后,钻石的形象受到了威胁,因为,这种石头本来是用来体现美和爱情的,而不是让人想起战争和死亡。因此,2003年产生了所谓的金伯利协定。

这个协定规定,钻石要经过一个证书程序,证明它们的原产地。派斯认为,这个协定是起了作用的:“也许,走私的钻石数量明显下降了。”这是他的估计。人们猜测,钻石不再被那么多叛乱运动用来作交易了。

大多数非洲国家在这段时间里安定了下来。血钻石的走私量下降。但始终有足够的理由去怀疑那些闪光的石头的来历。因为,金伯利程序还不能保证钻石交易的完全公正。沃尔夫-克里斯蒂安.派斯说:“我们对所谓手工生产的钻石抱有担忧。可以联想一下19世纪后期的掘金热。事实上,数以千万计的工人在西非和中非的河床里,拿着铁锨和筛子寻找钻石。我想,下一步应该不仅仅是告别’fatal transactions’,即死亡交易,而是我们应该走向公平交易。”

Ausstellung Diamanten in Bonn
图像来源: Sarah Roehlig

在摄影展中间的位置上,人们进入了比利时:这里是钻石贸易的中心,具体地说,在安特卫普。并非很久前,这里还有约1万5千名钻石打磨工匠,而今天在比利时钻石厂里工作的只剩下300人了。派斯相信,钻石的国际贸易有80%经过安特卫普进行。交易后才是钻石的打磨。而这后一步一般已不再在比利时进行,而是在低工资国家,比如印度。这里也体现了全球化。

Ausstellung Diamanten in Bonn
图像来源: Sarah Roehlig

然后,钻石再从印度返回到欧洲,或者美国。在那里,它们装扮着幸福的新娘们的手,或者模特儿和演员的脖子。但她们里面没有多少人会去想公平和可持续贸易。派斯向钻石顾客们建议说:“至少应该问问有没有金伯利证书。即使该钻石有金伯利证书,也不是公平生产的保证。于是,问题产生的:假如知道生产条件是怎么样的,是否还应该购买钻石呢?”

德国之声版权所有

转载或引用请标明出处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