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粮食问题也是政治问题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br>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3年11月26日

“以其说是粮食匮乏,不如说是缺少政治意愿。”这是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就世界粮食缺乏问题的报告中得出的结论。看来,世界粮农组织制定的到2015年将世界营养缺乏人口减少一半的目标越离越远了。实际上地球上肥沃的土地足以养活比现在还要多的人口。除了旱灾,水灾和蝗灾这些天灾而外,世界政治和经济上一些不利的框架性条件也是造成数百万人挨饿的直接因素。

https://p.dw.com/p/4N9C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峰会图像来源: AP

粮食问题是个综合性问题。德国宗教人士,社会发展理论问题专家伊里希认为,粮食缺乏问题还不仅仅源于发展中国家的财富和工资分配不平衡,现存的世界贸易体系也在其中起着消极作用。现在没有人不清楚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体系中所受到的歧视。然而工业国家却缺乏从中汲取教训改变这一现状的决心。工业国家的这种态度在世界贸易会议上遭到了第三世界国家和非政府组织越来越强烈的批评。

要想改变世界粮食缺乏的局面首先应当帮助第三世界国家的穷人增加收入。手中有了钱他们才有可能购买必须的食品。工业国家进一步对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开放市场虽说是一个方面。但另一方面如果提高了第三世界国家穷人的购买力也是非常必要的。经验证明,哪里对商品的需求旺盛,哪里就不会缺乏供应。而在发展中国家生活的大多数居民实在太贫穷了,他们没有钱去购买他们所需要的粮食。也正因为如此,市场的发展也就受到了影响。由于市场疲软,需求不旺,因此农民也没有了提高生产的积极性。大多数农民种庄稼往往是自产自销。

70年代初当年的世界粮农组织负责人伯尔马曾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他说:为什么老百姓会这么贫困。他对这个问题的最后回答是,这是因为人们失业和就业不足。波尔马认为解决世界饥饿问题最重要的手段应当是创造就业机会。这么多年过去了,波尔马的结论仍旧没有过时。饥饿问题只能通过创造新的劳动岗位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购买力来克服。失业的人群和就业不足的人群只有在获得了充分的工作才有可能购买必要的食品和粮食。否则他们只能依靠乞讨过活。

工业国家的食品资助虽然能够解决紧急的灾害问题。但是它也常常会起到破坏受援国市场的作用。在粮食援助问题上工业国家首先应当尽量多考虑如何减少本国对农业的补贴才对。德国政府在多年前就已经放弃了这种援助方式。德国在向灾害地区提供粮食时政府已经不再直接征购德国农民生产的剩余粮食,而是提供在第三世界国家购买粮食的资金。这样一来就在当地创造了劳动岗位,增加了人们的收入并促进了市场的购买力。用这种方式来同世界的饥饿问题做斗争远比分发工业国家的剩余农产品要有效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