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穆斯林世界抗议四起 欧洲反恐措施升级

王凡2015年1月17日

在血案后,《查理周刊》周三推出新刊,在法、德等国大卖。新刊继续以伊斯兰先知默罕默德为封面人物引发了一些穆斯林群体抗议。与此同时,欧洲加强反恐措施,逮捕了多名恐怖分子嫌疑人,比利时还在危险地区部署了军队。

https://p.dw.com/p/1EM5F
Belgien Antwerpen Antiterroristische Operationen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Nicolas Maeterlinck

(德国之声中文网)在上周《查理周刊》编辑部血案后,该周刊本周三(1月14日)推出新刊,继续以伊斯兰先知默罕默德为封面人物。对于《查理周刊》幸存的编辑们而言,此举无疑需要勇气。那场对该编辑部的屠杀被认为是对其此前出版默罕默德漫画的报复行为。

在周三的《查理周刊》封面上,先知流着眼泪,举着"我是查理"的牌子,上面写着"一切都被原谅"

Charlie Hebdo - Verkaufsstart in Deutschland 17.01.2015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P. Seeger

然而事实证明,对于世界很多地方的人们而言,他们无法原谅"一切都被原谅"。在一些穆斯林国家,愤怒的人群对新一期的默罕默德漫画表示抗议。

在俄罗斯联邦中以穆斯林人口为主的印古什共和国,大约有1.5万人参加集会反对默罕默德漫画。在巴基斯坦和西非国家尼日尔等地,抗议升级为暴力骚乱。

抗议演变为打砸抢

在尼日尔南部的津德尔,周五(1月16日)反对《查理周刊》默罕默德漫画的示威活动导致了4人丧生,其中也包括一名警员。另外还有50余人受伤。据一名当地记者报道,在周六(1月17日)新一轮的示威活动中,首都尼亚美两座教堂被烧毁。示威者对当地法国文化中心和其他数座建筑纵火,烧掉了一面法国国旗,洗劫了3座教堂,并破坏汽车轮胎。当地警方为驱散人群,使用了催泪瓦斯。

Niger Proteste gegen Mohammed Karikaturen in Charlie Hebdo 16.1.2015
在西非尼日尔的抗议活动中,2座教堂被烧毁图像来源: STR/AFP/Getty Images

"如果《查理周刊》继续以我们的先知创作漫画,我们将进行更多抗议活动",尼日尔的一名示威者说。

法国:我们要捍卫言论自由

面对穆斯林世界一波又一波的抗议浪潮,法国总统奥朗德强调致力于"言论自由"。奥朗德在周五被问及尼日尔示威者对法国文化中心和三座教堂纵火时,他表示纵火等行为应该受到惩罚。

"我想到那些国家,在那里有时候人们不懂什么是言论自由,因为他们被剥夺了这项权利",奥朗德在法国中部城市蒂勒说。

比利时:动用特别武装力量

与此同时,鉴于法国上周的数起袭击,欧洲国家加强了安保措施。在比利时当局近日捣毁了一场疑为伊斯兰恐怖分子谋杀警员的计划后,该国在布鲁塞尔和安特卫普部署了三百名士兵,这是该国30年来第一次在国内安全问题上动用特别武装力量。

Belgien Antwerpen Sicherheit Terrorismus
比利时30年来首次在国内安全问题上动用特别武装力量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Nicolas Maeterlinck

在伦敦,当局正在酝酿保护警员安全的措施。据当地媒体报道,大多时候不配枪的英国警员们将会被配备上防暴用的致晕枪,作为加强安保措施的一部分。

德国:《查理周刊》上市供不应求

在仅仅数分钟里,在德国面市的《查理周刊》就被抢购一空。据德新社报道,在报纸上市的周六一早,人们就站在了书报亭、书店前。例如,清晨5点在柏林火车总站,就有大约100人在书报亭前排队,而书报亭在进货时只拿到了两份《查理周刊》。 汉堡火车站的书报亭也是如此,这里总共只卖七份,超过50名顾客都空手而归。

据出版界的信息,德国在周刊发售后拿到不到1万份的《查理周刊》。该份周刊使用法语,价格为4欧元。在法国,这期周刊卖出了500万份。

Charlie Hebdo - Verkaufsstart in Deutschland 17.01.2015
《查理周刊》在德国上市后大卖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C. Seidel

在世界掀起舆论风波

"我们是否拥有亵渎的权利?"、"言论自由的界限在哪里?",这些都是近日大小媒体和社交网络上围绕着《查理周刊》事件而热议的话题。

一名巴基斯坦知识分子在其Facebook上写道:"我们谴责任何杀害无辜的行为,但我们绝不允许任何人讲任何对于我们敬爱的先知默罕默德的悖逆之言。"社交媒体上,这样的表态很常见。

在有人试图为巴黎血案做出辩白时,英国政客尼克·克莱格(Nick Clegg)在伦敦LBC广播电台中回应说:"我们没有权利要求不被冒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