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花雀—中国舌尖上的“濒危”物种
2015年6月9日广告
(德国之声中文网)一篇发表在《保护生物学》期刊(Conservation Biology)上的研究指出,黄胸鹀的数量自1980年以来大幅减少90%,逐渐消失在东欧、日本及俄罗斯的多数地区。
黄胸鹀又名禾花雀,这种体型娇小的鸟类还被中国食客称为"天上人参"。在黄胸鹀的数量严重减少后,中国于1997年禁止猎捕黄胸鹀。然而,研究指出,数百万的黄胸鹀以及其它鸣禽仍然遭到捕杀,直到2013年还能在黑市中发现相关交易。
研究报告写道,随着东亚地区的经济增长以及人民生活日益富庶,食用此类鸟禽的趋势上升。估计2001年就有一百万只被猎捕的黄胸鹀在广东省成为餐桌上的佳肴。
繁殖于喜马拉雅山以北的黄胸鹀会飞到较温暖的东南亚过冬,途经中国东部地区。国际生态保育联盟"国际鸟盟"指出,中国人猎捕黄胸鹀已有超过2000年的历史。
该联盟介绍称,大量的黄胸鹀会在夜间聚集于冬季栖息地,猎人们可以轻易用网子将其捕捉。黄胸鹀经常筑巢于矮树丛底,其胸腹部为鲜黄色。
发表在《保护生物学》上的报告认为,黄胸鹀的命运可能将与北美旅鸽相同,后者在1914年因为大规模捕杀而绝种。
该篇研究报告的撰写人为明斯特大学学者坎普(Johannes Kamp)。他在国际鸟盟发表的一份声明中指出,作为曾经遍布大片地区的一种鸟类,黄胸鹀数量减少的规模和速度前所未见,过去曾遭遇相同情况的只有旅鸽。"大量猎捕似乎是造成黄胸鹀减少的原因。"
黄胸鹀因为在繁殖地被大量猎捕,数量急剧下降,自2013年起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国际鸟盟的高级官员Simba Chan表示,为了扭转此情况,必须更好地教育民众有关捕食野生动物可能造成的后果,同时建立更有效的执法通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