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封控拖累经济 中国应届生就业前景黯淡
2022年8月11日(德国之声中文网)南京大学应届本科生陈同学週四(8月11日)告诉德国之声,她从今年3月起开始找工作,好不容易通过视讯三轮的面试顺利录取。但她说:“结果4月因为疫情无法进北京,入职日期推迟到5月初”,随后北京疫情扩散实施的严厉封控措施,导致报到时间一延再延,最后公司等不了决定重新招聘,“到手的offer就这样没了”。
由于中国实施严格的“动态清零”措施,迫使工厂、餐厅和许多公司关闭,在黯淡的就业市场中,她是1100万名毕业生的其中一个缩影。而幸存的公司正在削减工作和工资,减少运营成本,撑过疫情难关。
另一位有这种遭遇的是今年26岁、刚拿到硕士学位的刘倩(音译),根据美联社10日报道,作为应届毕业生截至目前,她面试了两间不同的公司,事后被告知这两个职位已经被取消,而其他公司则是开给她比较低的薪酬。
“难道我不值得吗?”刘倩问道。“从开始找工作的那一刻起,就觉得我的未来好像被机器砸碎了,我不知道我是否能把它拼起来。”
刘倩提到,当她要求月薪8000元人民币时,有些雇主退缩了。根据中国求职平台猎聘数据显示,去年毕业生的平均月薪为9800元人民币。幸好她在7月下旬,毕业后的两个月,终于找到了一份在出版社的工作。
一项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与智联招聘公司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2022年第二季度,每一个职位空缺有近2名毕业生竞争,比上一季度的1.4人有所增加。
美联社报道称,中国的就业荒呼应了全世界年轻人在萧条经济中寻找工作的挣扎,但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预计连任的这一年,失业是政治上的敏感话题。
报道指出,毕业生往往来自城市家庭,他们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赢家,也是支持政府的一个重要来源,因此执政党需要他们的支持,尤其是受过技术培训的人,来推动各行各业发展。
退税和减税挽救失业率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3月曾提到,政府希望今年创造 1300 万个新就业岗位,但却没有说有多少公司会倒闭或有多少损失。他说,预计将有1600万人在寻找工作。
李克强承诺实施“有利于就业的政策”,对制造业、中小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实施减税降费政策,并提高减免幅度;另一方面,对小规模纳税人阶段性免征增值税。官方统计,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留抵退税约1.5万亿元。
猎聘表示,在去年3月至今年4月间接受调查的公司中,有3分之1表示他们计划减少招聘应届毕业生。报告称,27%的公司雇主(大多是国有企业)计画雇用更多人,18%的公司称不会改变方向。
而在今年6月,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了青年失业率,在16到24岁人口调查中,失业率为18.4%,而所有年龄段的失业率为5.5%。一旦将最新的毕业生列入统计,预估失业率还会上升。
中国对COVID-19采取严格的封控措施,使病例数维持在低水平,但背后付出的成本却不断飙升。美联社指出,由于工厂活动和消费者支出骤降,第二季度相比上一季度出现萎缩,而政府也已经不再谈论能否达到全国GDP增速目标5.5%。
不确定中寻求稳定
毕业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张成刚(音译)告诉美联社,上海和其他工业中心的工厂和办公室因为连续数週封锁,扰乱传统劳动力市场。张成刚说,不少公司出于“救命的心态”,正在“削减招聘需求”来应对当前的局势。
“在未来,我们将面臨技术的挑战”,他续指,“劳动力市场的不确定性甚至可能增加。所以对大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适应能力。”
张成刚也提到:“其他毕业生正在推迟进入就业市场,选择留在学校或参加公务人员考试,这些工作可能比私营部门的工资低,但提供更多的稳定性和社会地位。”
美联社称,当不确定性笼罩著各行各业。当局通过发起数据安全和反垄断调查加强控制后,互联网公司面臨裁员。此外,在监管机构介入债务的使用后,房地产正在滑坡。
陶银雪(音译)是2021年的毕业生,她在毕业前进入一家教育机构实习,但对政府对该行业的打压感到担忧。毕业后,她找了进入一间金融公司,但到职后才意识到业务内容是在推广虚拟货币,她说:“而这在我们国家是不合法的。”
离职后,陶银雪现在正在准备参加安徽省的公务员考试,同时寻找其他工作。她说自己已经送出了120份简历,并在网上联系了近2000个潜在雇主。
猎聘的研究员邢振凯(音译)说:“学生们倾向于寻求稳定。”他指出,在接受调查的5名毕业生中,就有2人希望在国有企业工作,因为这些企业被视为更安全、更有保障的铁饭碗,尤其背后还有政府支持。
但在疫情防控期间,许多线下招聘会宣布取消,甚至采取更严格的措施限制人员进出。另外,省级考试吸引全国各地的考生,但考量到疫情形势,减少人员流动,许多公务员招录考试纷纷推迟。
“如果不是因为疫情,我的考试就不会被推迟,我也不会挣扎这么久”,湖北一名会计专业毕业生方志友(音译)说道。她的考试从3月延期到7月,打乱了求职计画。
随著应届人数迎来新高,方志友表示,如果我今年没有先找到工作,明年(求职)肯定会变得更加困难。
(美联社等)
© 2022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