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全安的感动:柏林电影节“团圆”开幕
2010年2月12日柏林电影节一般都选择在每年的2月中旬举行,因此柏林人和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影人、记者以及影迷已经习惯了在寒冷的天气下看着一众明星走过红地毯,不过今年的冬天特别的寒冷,而柏林国际电影节也在一片冰天雪地下拉开了帷幕。从官方角度而言,2月11日晚间的开幕式标志着电影节的正式开始,但是能够拿到开幕式嘉宾证的幸运儿非常有限,绝大部分人都无法跻身于影视明星和各界贵宾之间现场感受开幕式的盛况。因此,对于许多记者来说,开幕影片"团圆"就成了除开幕式之外最大的新闻点。
"团圆"的记者观摩场被安排在开幕式之前,中午12点30分。而在开映之前一个小时,放映厅门前就出现了记者排队的景观。为了让尽量多的记者入场观看,柏林Cinemaxx电影院动用了两个放映厅,依然座无虚席。"团圆"讲述的是台湾艺人凌峰扮演的一名国民党老兵49年撤离大陆前往台湾,兵荒马乱之中,由卢燕扮演的其怀孕的妻子留在了上海,从此生死两茫茫,并各自组建了家庭。台湾政府允许老兵回乡探亲之后,夫人已经去世的老兵回到上海,希望能够将从前的爱人带回台湾,却让三人乃至对方的整个家庭陷入了情感漩涡之中。
以国共对峙,两岸分离为大背景的"团圆"非常容易引起曾经拥有同样历史经历的德国人的共鸣。而刚刚过去的2009年,既是柏林墙倒塌20周年,也是台海分裂60周年。从这个角度而言,第60届柏林电影节选择"团圆"这样一部充满伤感情绪的小制作影片可谓用心良苦。
导演王全安也认为,柏林电影节不考虑商业效应,没有选择一些欧美大片来开场造势,令他也一度感到非常意外,"我比较感动,以前大家总认为开幕式的片子应该找一些比如美国大明星的大片什么的,看上去更热闹一些。后来我意识到,使这部影片的主体穿越了一些东西,也使这次柏林电影节的开幕电影与众不同。它的含义可能更凝重。"
"团圆"的主题:大时代背景下的悲欢离合打动了柏林电影节的主办者,将其选为开幕电影。那么德国的影评人是否对此予以认可呢?记者在放映厅外遇到一名来自德国南部的女性电影杂志编辑容女士,她对"团圆"做出了很高的评价,仔细一问,原来容女士的家中也有过一段分离的历史,她的妈妈来自德国东部地区,两德分裂之后,母亲就与家人被隔在了国界的两边,在她看来,柏林人会更加被这部中国电影所打动,"我想,柏林人也许对这样的主题会更加敏感,很多人也是过了许多年之后才又见到亲人。这是一个普世的话题,而在柏林,这当然更加具有敏感性。"
2月11日柏林电影节开幕之后,"团圆"就正式在柏林亮相了。当晚的首场放映门票已经售完,可见德国人对于这部影片的兴趣不小。而早在电影节开幕式开始之前,大厅门前的红地毯两边就站了不少影迷,期待着一睹明星们的风采,其中有几位是在柏林读书的中国留学生,一名女孩明确表示,自己来这里的目的就是为中国电影加油,"在德国还是很少有机会近距离接触中国的文化,所以我觉得这还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如果有机会的话,尽量要去感受一下。"
而另一位同行的中国小伙子则表示,已经买了两场电影的门票,一场就是"团圆",而另一场是台湾电影"一页台北"。另一部中国参展片,张艺谋执导的"三枪拍案惊奇",他在中国已经看过,但评价并不高。在谈到中国电影的现状时,这位小伙子坦率地说,"我昨天看了一个朋友的日志,大家都感觉09年以来中国的电影不怎么好。以前国内有一个电视栏目,每年都会总结一下年度的电影,今年这个节目就被封掉了,就因为里面说了一些我认为很客观的话。认为09年中国拍的几部电影,比如追影,三枪什么的,不知道导演想拍些什么东西,与他们以前的作品相比,相差很大。我觉得商业化(的味道)更浓了一些。有一个显著的现象就是,大家非常重视前期宣传,而不是电影的本身。从一开始就宣传,这个电影有多么好,有什么大牌,会带给大家什么东西啊,结果一上映就让人感到很失望。"
就传统而言,柏林电影节并不是一个商业大片引领风骚的舞台,就中国电影而言同样如此,张艺谋和王全安在得到"金熊"之前,都还尚未成名,而他们的得奖大作"红高粱"和 "图雅的婚事"也都不是什么大制作,而之所以能够爆冷夺魁,全凭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风格,以及艺术创作上的突破。这次柏林电影节上,究竟是来自中国的导演获得第二座金熊,还是某一位不知名的导演再次爆出冷门呢?这个悬念将在2月20日颁奖大典上揭晓,
作者:石涛
责编: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