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关系”?—写在默克尔访华之际
2014年7月4日(德国之声中文网)今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刚来过德国;春季,德国外长施泰因迈尔和经济部长加布里尔到访中国;今年秋天,几乎整个中国内阁班子将来柏林出席本年度德中政府联席会议。尽管双边交往如此热火,德国总理默克尔仍挤出3天时间,作访华之行。没有任何一位其他欧洲政府的首脑像默克尔这样密集会晤中国领导人。
毫无疑问:德中关系动力十足。柏林墨卡托尔中国研究所(Merics)负责人海尔曼(Sebastian Heilmann)指出,维持这一动力也是默克尔总理此次访华的理由之一。他指出,在今秋的双边政府联席会议上将达成从技术、教育到文化领域的一系列协议,为此,仅在工作小组层面上的谈判是不够的,需要政府领导人层面的预先磋商。
前往中国西部的跳板
德国总理本周日(7月6日)以对西南省份四川的访问启动此次中国行。该省人口数量相当于德国总人口。10年前,德国在该省省会成都设置了总领事馆,一大原因就是,成都被认为是德国企业进入相对落后的中国西部地区的跳板。目前,已有约160家德国企业在成都落户。大众汽车公司在当地也建有工厂,默克尔总理将前往访问。
本周日晚间,默克尔继续前往北京。在北京期间,她将分别会晤中国政府总理李克强、中国国家和中共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北京外国语大学德国问题专家刘立群教授相信,经济将是中德领导人会谈的中心议题。中国是德国在欧洲以外的最大贸易伙伴,在德国总的贸易伙伴排名表上名列第五。对德国的机械和设备制造商而言,中国是最重要销售市场。反过来,德国是中国在欧洲的最重要贸易伙伴。正因与德国做生意得到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默克尔总理此行由一个高级别企业代表团陪同,成员中包括阿佩尔(Frank Appel,德国邮政)、凯泽(Joe Kaeser,西门子)、温特考恩(Martin Winterkorn,大众)、恩德斯(Thomas Enders,空中客车)和菲辰(Jürgen Fitschen,德意志银行)。
经济是主题
在北京期间,德中两国总理将出席德中经济咨询委员会首次会议。这是新设置的合作机构。墨卡托尔中国研究所所长海尔曼指出,该委员会将确认双边经济事务中的问题。他在接受德国之声的采访时表示,该委员会将向两国政府提出具体建议,而政府方面将必须考虑落实相关建议。
问题当然多如牛毛。北京的德国问题专家刘立群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承认,中国在保护知识产权领域还相当落后。他指出,过去数年来,中国在该领域虽有显著改善,但还存在不足。这一点可能使德中之间的下一个合作项目—“合作伙伴关系”面对难题。根据双方的一项计划,2015年要成为德中创新年。围绕如何实现这一合作项目,双方尚有争议。柏林主张对创新作宽泛些的定义,除科研和技术外,也应涵括社会领域的变化:法治、社会保险制度的扩建、或教育领域。北京是否会同意这么做,目前尚不清楚。
乌克兰危机上的摇摆策略
叙利亚和伊拉克的危机、同朝鲜和伊朗的核争议、南中国海和东中国海上的紧张局势,以及乌克兰问题,都将是默克尔此次访华之行中将讨论的国际议题。刘立群教授认为,德中立场接近。只是在乌克兰危机上,因地理距离遥远,北京并无紧迫之感。中国问题专家海尔曼指出,不能期待中方的立场会有大的变化。他表示,默克尔虽可敦促中国领导人运用其对莫斯科的影响力,阻止局势进一步激化,但在国际政治上,中国坚定追求自己的利益,实施一种精明的摇摆策略,以纵横捭阖于所有各方。
有关人权问题,柏林政府在默克尔访华之行前指出,柏林方面一再提及这一问题,中国在相关领域还有很大不足,“但过于公开讨论,反会于事无补”,但在不对外的情况下,理应作十分具体并激烈的争论,并应涉及个案。一般认为,默克尔总理此行中将继续要求允许艺术家艾未未出境旅游。数月来,被当局勒令不得离开北京的艾未未一直希望能够前往柏林。他在那里的迄今最大个展延展至本月中旬。
作者:冯海因 编译:凝炼
责编: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