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访德:政治接触 经济先行
2011年6月28日德中双方内阁的最高级别会议
加上之前已经在德国出席经济论坛会议的部长级人物,温家宝在与默克尔启动的第一次德中政府间磋商会议上带来的内阁成员规模为此次访问欧洲各国之最。中方总共有13名部长级人物出席会议,而德方也派出10名内阁成员出席。其中包括外交部长韦斯特韦勒和经济部长勒斯勒尔(Philipp Roesler)。
新上任的德国经济部长勒斯勒尔将中国市场视为德国企业的"巨大发展机会"。勒斯勒尔在本周一与到访的中国各部委领导人见面后表示,中国不仅依靠对外贸易在国际市场上越发活跃,在投资以及项目开发方面也呈不断向上的发展趋势。但他同时强调,中国企业与德国企业的竞争应该在"公平的条件"下展开。德国企业要想在未来保持成功优势,就必须着重发展"现代科技创新"。
另外,中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长支树平和德国经济部长签署协议,将成立一个新的质量标准委员会,并在产品安全方面加强合作。在与德国农业部国务秘书盖德·穆勒(Gerd Müller)的会谈中,支树平还强调德中两国应该在食品卫生、产品安全、质量检验以及卫生质量监督方面深化合作。
在勒斯勒尔与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的会谈中,两国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合作成为重要话题。德国经济部长指出中国是电动汽车未来的重要市场,德国企业因该善于利用其中的发展机会,并加强与中型企业的合作。
政府接触 经济先行
伴随中国总理温家宝访问欧洲的商务代表团之前与英国企业签署了价值22亿美元的双边贸易合同。而温家宝此次在德国访问期间准备签署的合同所涉及金额甚至更高。欧洲飞机制造商空中客车集团有望在温家宝访德期间与中国工商银行签署62架A320飞机的订单,仅此一项订单涉及金额就已经超过50亿美元。但消息人士向德新社表示,双方就合同的最终事宜还没有达成一致。在中国有巨大投资的德国企业,包括戴姆勒·奔驰,大众和巴斯夫集团也把最近准备和中方签署的协议保留到温家宝访问德国期间签署。
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也是德国第一大欧盟外贸易伙伴国。作为市场和技术来源, 德国对中国企业的业务发展至关重要。
德国汽车制造商,戴姆勒和大众集团都表示即将在中国扩大生产规模。大众与两家中国汽车制造集团有很深入的合作关系,一家是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另外一家是上海汽车工业集团。大众已经在中国获得生产电动汽车的许可,并为其想好了新名字-开利。而戴姆勒则想在中国建造发动机生产厂和研究中心。同时德国化工业巨头巴斯夫也想与中国新兴工业重镇-重庆展开合作。
欧洲央行:"中国不是欧元的救星"
德新社评论认为,中国与欧洲增进贸易往来的事实也说明北京方面想看到欧洲各国能尽快摆脱债务危机的困扰。路透社27日援引德国政府官员称,温家宝访德期间还将讨论欧元区国家面临的债务危机以及改革全球货币体系的相关问题。
为了摆脱对美元的依赖,中国不断上调欧元在国家外汇储备中所占的比重。在欧元区部分国家面临债务危机的挑战时,大量购买欧元区国家国债。而这种做法在另一方面也激起了市场的投机力量对欧元区国家国债的兴趣。
与此同时,欧洲中央银行首席经济师施塔克(Juergen Stark)认为,中国不是欧元的救星,他认为欧元也不需要救星。施塔克指出,中国救欧元的说法是"一种对可能展开的讨论所产生的错误理解。如果中国政府决定要购买希腊政府的国债,这完全是中国领导层的决定。"
德中展开对话的潜力
在德中贸易和投资方面,德国在中国的投资已经达到了200亿欧元的规模,而中国在德国的投资则只有6亿欧元左右。德中双方都认为在后者上仍然有巨大的合作潜力。
另一具有对话潜力,但从来都是困难重重的领域就是人权。德国总理默克尔表示,她在与中国领导人谈论如何促进经济合作的同时,总是在私人对话的氛围中不断提及人权问题。
温家宝抵达德国之时,德国当地多人权组织也准时在柏林展开抗议活动,其中包括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塔·米勒(Herta Müller)将在柏林文学屋朗诵艾未未被禁博客的摘选内容。而德国一家出版社已经将艾未未博客的文章收集翻译成文选集出版。
综合报道:任琛(德新社 路透社 德国国际通讯社 法新社)
责编:邱璧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