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繁
电视直播节目
最新视频
焦点
APEC
以色列-哈马斯战争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广告
温室效应气体
大气中促成温室效应的气体成分。自然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大约占26%,其他还有臭氧、甲烷、一氧化亚氮、以及人造温室气体氢氟碳化物等。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德语媒体:为什么要批评中国?
《新苏黎世报》刊发评论指出,认为读者不应当单纯地认定西方记者是在恶意抹黑中国,因为民主国家的新闻媒体的主要职责本来就是批评,而非赞美。《世界报》则批评说,如果中国不加大减排力度,那么其历史碳排放总量也会很快超越西方。
气候变化凸显贫富差距
大多由富国排放的温室气体,其酿成的后果却主要由穷国承担。面对越发频繁的极端天气,富国可以修建水坝、人工造林,而穷国却只能默默承受。气候变化凸显的不平等问题,正在受到重视。
浪费食物=破坏气候
许多农牧业活动都会排放大量温室气体;与此同时,大量食物却被浪费。据科学家估算,假如全人类停止浪费食物,温室气体排放量将能够降低6%,这一数字甚至显著高于全球航空业的排放总量。
地球暖化程度?11张图读懂气候危机
联合国在格拉斯哥举行的气候大会让气候危机再次成为人们的关注焦点。DW统整了其中最重要的数据。来看看与过去相比,地球发生了哪些改变。
面对现实:2021年碳排放恐回到历史新高
虽然疫情使2020年全球碳排下降5.4%,但最新气候报告显示,疫后经济复苏比预期来得快,碳排量已再度回到疫前的历史高点——再继续下去,摄氏1.5度的升温上限将在11年内被打破。
德语媒体:气候保护需要务实态度
在遏制气候变暖的问题上,人类需要的不是空想家和两面派,而是需要各国政府以务实态度采取共同行动。
德语媒体:过早的掌声
2020年9月,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在联大视频讲话中表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习近平的承诺曾赢得国际社会一片掌声。
事实核查:中国对气候变化究竟负有多大责任?
目前,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多于任何其它国家。对很多人来说,结论很明显:中国对气候变化负有巨大责任。但若仔细观察便会发现,问题并不那么简单。
为什么要控制升温幅度不超过1.5度?
为什么要控制升温幅度不超过1.5度? 为什么这个目标如此重要?这和之前常说的2摄氏度目标又有哪些区别?
COP26:“我们必须现在就行动”
目前,全球聚焦正在格拉斯哥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众多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与会,但中俄领导人缺席。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人类必须停止像对待厕所一样对待大自然。
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10月PMI继续低于临界点
中国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今年10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2%,比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继续低于临界点,制造业景气度有所减弱。而财新公布的同期PMI则录得50.6,较9月回升0.6个百分点,重回扩张区间。
联合国气候会议今日开幕
各方对本届联合国气候大会抱着极大的期望,但对于气候大会能否促成全球气候的改善,人们也疑虑重重。
发展和减排谁优先?北京提出“安全降碳”
联合国气候大会即将召开,中国国务院提出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总体部署”,其中强调在实现相关减排目标的同时,应保证能源与粮食安全,确保民众正常生活。
德语媒体: 停止新建海外煤电 中国意欲抢占绿能市场
习近平宣布中国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引发了德语报刊的高度关注。《新德国报》认为,舆论更应该关注中国境内的大量煤电项目;《明镜周刊》分析,中国将大举抢占全球清洁能源市场;《每日镜报》则指出,不论如何,这都是气候保护的重要讯号。
联合国:新冠疫情未减缓气候变化步伐
联合国最新报告指出,疫情并未让气候变化放缓,2020年初首波新冠疫情导致的减排只是短期现象,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温室气体的浓度仍在增加。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提醒说,“今年是气候行动的关键一年”。
消息人士:中美未就应对气候变迁达成协议
香港《南华早报》引述消息人士称,中美并未就气候变迁达成协议。中国官员对美国特使克里表示,将遵循自己的气候路线,不会屈服于美方的压力。
克里、煤炭与中国
按人头计算,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欧盟,而且仍在继续建造新的燃煤电站。美国政府气候专员、前国务卿克里致力于说服北京转变思维。
德语媒体: 中国政府何时面临压力?
德尔塔变种新冠病毒目前也扩散到了中国,《时代周报》分析了中国政府短期内不会放弃清零防疫政策的理由。《每日镜报》则关注了最新的联合国气候报告,认为中国政府不应以历史总排放量低、人均排放低为由而回避更大的减排责任。
德国环境部长:我们的星球危在旦夕
联合国的气候报告发表后,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要求各国政府为遏制气候变化立即采取行动。德国环境部长舒尔茨发出警告说:“我们的星球正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
全球气候变化报告:十万火急
暴雨、热浪、海平面上升: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其最新报告中再度发出对全球变暖后果的紧急警报,要求立即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G20环境部长会议未达成气候共识
在意大利召开的G20环境部长会议上,各国无法就更高的气候保护目标达成共识。与会的德国官员表示,仍要继续说服新兴国家,“中国、印度、俄罗斯等国对矿物能源有着非常不同的看法”。
德语媒体:中国通往气候中性的第一步
7月16日,中国启动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尽管这一交易制度仍有许多缺陷,但至少可以证明,可持续性发展的问题已经在中国被提上议事日程。
中国成最大碳交易市场 实现“2060碳中和”有何挑战?
在地方试跑十年后,中国国家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于 16 日正式上线,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碳市场。这能帮助中国达成 2030 年碳高峰、2060 年碳中和的目标吗?
欧盟委员会提交气候保护法草案
新出台的欧盟气候法草案计划在2030年前,将有害气体排放量减少55%。他们为此提出的口号是“Fit for 55”。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实现这一目标并不容易。
瑞典环保少女与中国官媒的口水战
瑞典环保人士5月初抨击中国的碳排放超过所有发达国家总和,遭致了多家中国官媒的反击。不过,有一家官媒转载的一篇网络文章,反击力度明显过火:网民认为文章在揶揄通贝里的身材“碳排放不小”。
中国碳排量超过所有工业发达国家总和
这是美国智库荣鼎集团(Rhodium Group)得出的结论。然而,若从历史角度看,中国人制造的环境垃圾尚远逊于西方人。
德语媒体:来自中国的贷款危险吗?
中国向欧洲东部和东南欧国家发送疫苗、提供贷款和投资。《法兰克福汇报》文章分析了该地区对中国的依赖性有多大。德国电视一台“每日新闻在线”关注了美国一家智库关于中国温室气体排放2019年超过发达国家总和的一项研究。
中国的气候保护问题:高度依赖煤炭
至2060年,中国要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为达此目标,还要走很长的路。尽管做出了气候保护承诺,但中国每年都有新建成的煤电厂并入电网。
拜登希望就气候问题团结全球 习近平: 不要朝令夕改
拜登与40国领导人针对气候议题举行线上峰会。除了美国与英国有其极具野心的目标,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也宣布,中国将严格控制煤炭消费量,他同时强调“要重信守诺,不要言而无信”。
谈气候: 克里已抵华 中法德首脑周五通话
美国气候特使克里已抵上海,与中国同行解振华举行为期两天会谈。 同时中国外交部通报,习近平周五将同法德首脑就气候议题举行视讯磋商。
中国去年新增风电装机容量占全球近60%
彭博新能源财经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去年新增风电装机容量57.8吉瓦,超出全球其它地区的总和。全球能源监测组织的研究则表明,中国去年在全球煤电发展中占主导地位。
中国能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吗?
全球最大排放国中国在去年的联合国会大会上承诺2060年达成碳中和。如此雄心勃勃的目标是否能获得实现?
氢能源有多么清洁?
电池技术发展缓慢、温室气体减排又迫在眉睫。面对这种窘境,工业界将目光投向了氢能源。氢气在燃烧时,排出的尾气只有水蒸气,是一种清洁能源。然而,生产氢气的过程,却并不一定清洁。
怎样在2021年过上“绿色生活”?
毋庸置疑,解决气候危机需要在全球范围内采取重大行动。但是,在新的一年里,你也可以做出一些个人改变来减少碳排放。
日本促进绿色增长 将禁售燃油汽车
日本要在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日本将在未来十几年内淘汰传统燃油汽车,只销售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
农业转型:气候杀手变救星
全球农业活动造成大量温室气体排放。不过,改善了的耕作技术可有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提高土壤的肥力。此外,专家建议多吃蔬菜少吃肉,不仅有益健康还能拯救地球。
气候危机:该不该放弃经济增长?
对于主流经济体而言,增长是核心目标,但环境污染、废弃物以及气候变迁成为经济增长的代价。有经济学家提议,是时候采取截然不同的经济模式。
融化中的西伯利亚冻土层
苦寒之地西伯利亚温暖如春?这并非什么好消息。永久冻土层如果加速融化,不仅仅会危及那里的建筑物,影响当地民众的生活,还会释放更多的温室气体,加速全球变暖,形成恶性循环。
专访:中国气候女孩呼吁团结应对气候变迁
中国气候女孩欧泓奕2019年开始在中国展开气候行动。她在接受德国之声专访时表示,习近平提出的2060碳中和目标虽是个好消息,但是该政策充满政治考量。
中国碳中和承诺的“政治算计”
中国宣称将在2060年实现净碳排量为零,这个消息难免令环保主义者受到鼓舞。然而,习近平的这个承诺会不会变成对世界的“忽悠”?客座评论员邓聿文分析这一承诺背后的政治考量。
德语媒体:抖音,欧洲应该拿你怎么办?
《法兰克福汇报》发表的一篇文章认为,Tiktok这个热门应用不仅对美国,对欧洲也构成了战略威胁。面对这种情况,欧洲应该怎么做?文章给出了建议。另外,习近平发出中国要在2060年达到碳中和的承诺也引起了德媒的关注。
报告:G20国家吃肉太多!
根据一项调查,如果全世界居民都按照G20国家的饮食结构来吃饭的话,七个地球的资源也不够吃的。尤其是红肉和奶制品消费量过大导致碳排放超标,而德国和美国在这方面都是反面典型。
国家的钱不好拿:法航点头 汉莎迟疑
汉莎总裁施珀尔希望获得国家援助,但不想让政府干预企业管理。他到底想要什么?看看法航所接受的条件限制,或许能有所了解。
抗疫不忘环保 默克尔重申“欧盟绿色协议”
尽管COVID-19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挑战,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国际会议上,强调在疫情之后的经济重建措施当中,应该要将环保纳入考虑。
新冠与环境:空气污染会提高新冠病亡率吗?
严重的空气污染是否会导致新冠患者的高死亡率?科学家的意见各有不同。唯一能肯定的是,新冠疫情虽然暂时使各地温室气体排放量降低,但仍不足以阻挡气候变迁。
二战后最大跌幅 疫情下今年碳排放料降6%
这是新冠疫情下的好消息,但专家认为只属短暂性质,气候变化仍是全球一大威胁。其中一份最新报告称,2019年是欧洲史上最热一年,格陵兰冰川融化加速令人担忧。
为飞行而羞愧?航空需求在成倍增长!
虽然"气候"已是一个挥之不去的话题,但对气候起破坏作用的航空飞行却将在2040年前增长一倍。那么航空业怎样实现气候无害(Climate Neutral)?
作秀还是随手发推?通贝里火车照余波不断
瑞典环保少女通贝里周六在从马德里气候大会返回斯德哥尔摩的途中,发布了一张推特照片,展示了她在拥挤的德国高铁上席地而坐的画面。随后,她与德国铁路的“口水战”,引发了高度争议,不少政界要人也纷纷发声,更有不少阴谋论者认为通贝里散布假消息。
德国铁路:通贝里不但有座 还是雅座
瑞典环保少女通贝里在Twitter上称自己搭乘拥挤的德国高铁只能席地而坐。周日,德国铁路做出回应称,通贝里不仅有座位,而且还是一等车厢的座位。
联合国气候大会 大分岐 小共识
历经了两周的谈判、比原定计划延长两天之后,在马德里参加联合国气候大会的196个国家代表终于就闭幕声明达成了共识。而各国围绕碳排放交易机制的分歧却依然没能消除。
前一页面
第2 页,共7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