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泽林视点:土豆,想说爱你不容易!

泽林2015年5月9日

北京推出"马铃薯主粮化"计划,希望土豆逐渐成为中国人的主食。德国之声专栏作者泽林(Frank Sieren)认为,说易行难,想改变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并不简单。

https://p.dw.com/p/1FNGs
Deutschland Kartoffel des Jahres 2015 Heideniere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Arco Images GmbH/O. Dietz

(德国之声中文网)大约400年前,西班牙殖民者把马铃薯从南美带到了欧洲,貌不惊人的土豆的脚步从此"停不下来",普及到各国百姓家中。不过在中国,人们对它的热情有限,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中,土豆不是主粮,有时它会以副食的角色"示人",与青菜肉类搭配着被端上餐桌。在中国,米饭才是不可或缺的主食。在这种背景下,大型快餐店虽然在上世纪90年代把薯条文化传到中国,但是马铃薯也没并没有因此华丽转身,成为主角。

不过,北京政府希望能够改变这一现状,呼吁让土豆成为中国第四大主粮作物,地位仅在稻米、玉米和小麦之后。中国政府打出这不寻常的一牌,其理由是:中国人口持续的增长,对粮食的需求量也在增加。根据估计,2020年,中国人口要超过14亿。到这一年,中国每年要新增5000万吨粮食才能满足需求。北京必须想出能够自给自足的对策。中国早就没有足够的土地空间增种稻米和小麦,因为许多地区的土壤已被污染,需要数年才能恢复种植能力。

土豆种植 要求不高另外,随着城市范围得不断扩大,农田面积也因此不断缩小。水稻种植耗时耗水,水资源短缺恰是中国面临的问题之一。种植土豆会让这个问题迎刃而解,因为马铃薯对生长的环境要求不高,种植成本低,省水也省地。种种优势给土豆创造有利条件,让它能够成为可靠的食物来源。

Frank Sieren Kolumnist Handelsblatt Bestseller Autor China
本文作者图像来源: Frank Sieren

可能这个消息会让人颇感意外:如今,中国已是世界上土豆产量最多的国家。全球土豆年产量约为3.3亿吨,其中近1/3来自中国。北京计划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到2020年,中国的土豆种植面积将由现在的530万公顷增加一倍--到时,中国马铃薯的种植面积与冰岛面积相等。一些地方的土豆产量已经供大于求。人们十分清楚,增产不是目的,"点燃"寻常百姓对土豆的热情才是重点。德国平均每人每年会消耗60公斤的土豆,中国目前的平均值只达到这个数字的一半。

质疑的民众

许多中国人还是对土豆并不热衷,面对中国政府"马铃薯主粮化"的战略,他们不知该如何回应。中国政府自今年年初就开始为土豆"造势"大做宣传。各大报纸媒体纷纷发文称土豆是最健康的食品之一。社交网络上一些名人也纷纷以"土豆达人"自居。中国官方媒体的美食节目还专门播出土豆专辑,整档节目都是介绍土豆菜谱。人们推出了一些适应中国人口味的土豆菜谱,比如土豆面条或是土豆包子。

对别的国家来讲,政府给民众的饮食习惯实现成功"转型" 可能有些匪夷所思。不过北京政府之前已经有过类似的经验。大概10年前,牛奶一类的奶制品还并不盛行。中国政府运作了一场精心准备的宣传攻势,鼓励奶制品消费,宣传奶制品有利于身体健康。民众乖顺地相信了这种说法。不久后,全球牛奶价格上涨。当时在西方国家流传着一种说法:中国人把我们的牛奶都喝光了。可能以后也会有人抱怨中国人把他们的土豆都吃光了,不过这种说法的出现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现在,中国的农民十分担忧土豆的销量问题,因为怕滞销,种植马铃薯的农民发出呼吁,希望政府能够出台政策保证价格。

德国之声专栏作者泽林(Frank Sieren20年来在北京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