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欧洲鹰”为何未能飞上蓝天?

2013年5月22日

“欧洲鹰”无人驾驶机项目以失败告终造成巨额损失。德国国防部长因此遭到在野党的激烈攻击。上周国防部宣布放弃此项目的研发。其中的原因早可预见。

https://p.dw.com/p/18cED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国之声中文网)去年12月在蒙特利尔的国际航空组织大会上德国代表团还信心十足地表示:"该项目已达到相关的成熟水平,欧洲鹰已具备获准进入空域的条件。"三个月后,国防部国务秘书考森迪(Thomas Kossendey)已不再那么有信心。他在给记者的回信中写道:"目前正在进行最后的检测,由于如空许可出现问题,欧洲鹰系列产品的购置是否合理有待评估"。今年5月德国国防部宣布结束无人驾驶机项目,但该项目至今已耗资约6亿欧元。

缺乏防碰撞系统

据报道,欧洲宇航防务集团(EASA)已经宣布无人驾驶机不得在有人居住的地区上空飞行,因为它不具备经过认证的防碰撞系统。该问题早已众所周知。欧洲鹰项目在2000年年初启动。2004年,欧洲宇航防务集团的一位工作人员警告说,尤其是在起飞和着陆期间的防碰撞保护必不可少。根据一份PPT演示报告,虽然无人驾驶飞机在2万米的高空飞行,约是普通民航飞机飞行高度的一倍,但是在着陆和起飞时会造成危险,这份报告仍可在网上找到。此外,欧洲鹰飞行时要穿越繁忙的客机航线。演示报告还指出,迎面而来的飞行员"根本无法避免碰撞"。

据《法兰克福汇报》上周周日版的一篇文章,德国联邦国防军负责审核采购的防御技术办公室61当时就已指出这个问题。然而2007年德国国防部依旧与欧洲宇航防务集团和美国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Northrop Grumman)就研发欧元鹰签订了一份合同,但其中并没有提到自动防碰撞的系统。飞行安全由地面控制中心负责。2011年欧洲鹰完成从美国到德国巴伐利亚州的首次试飞。期间,无人机与地面控制中心曾失去几分钟的无线电联系,这似乎证实了关于无人机缺乏安全系统的批评。

USA Drohne der US-Luftwaffe Global Hawk
“欧洲鹰”的基础模型是“全球鹰”图像来源: picture alliance/dpa

德国联邦国防军杂志《空军》Luftwaffe.de网站上一篇文章援引德国联邦国防军防御技术办公室61主任斯泰格尔(Wolfgang Staiger)写道:"欧洲鹰所需的安全标准等同于载人飞机。"而德国代表团去年12月在蒙特利尔召开的国际航空大会上更是再次明确强调:"没有额外的检测和避免碰撞系统似乎是可以接受的。"国防部之后已经承认,他们自2011年就已了解到有关批准的问题。第一篇指出该问题的文章却在2004年就已发表。

失败的其他原因

国防部日前宣布结束该项目,似乎还有其他原因。人们猜测,美国制造商提供的数据不足以获得欧洲方面的批准。此类的国防项目的一部分技术数据不能公开。但在欧洲鹰事件上,显然是缺少欧洲宇航防务集团认为的必要信息。而要通过另行测试而获得这类信息的话,德国联邦国防军可能还要追加数亿欧元的资金。国防部的国务秘书考森迪在3月的回信中写道:"欧洲鹰系列要获得通航授权可能需要巨资是事实"。目前国防部尚未公布更多细节。一位发言人告诉记者6月5日国防部长将在联邦议院国防委员会面前表明立场。

Thomas de Maiziere 22. Mai
德国国防部长德迈齐埃面临巨大压力图像来源: Getty Images

同样在"全球鹰"的基础上研发无人机的北约宣布不受欧洲鹰项目失败的影响。北约的项目建立在"购买现成可用系统"的基础上,一名北约官员在布鲁塞尔表示,但北约却并未说明如何说服欧洲宇航防务集团获得飞行许可。

作者:Mathias Bölinger 编译:安静

责编: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