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防务:资金本身还带不来安全
2023年7月2日(德国之声中文网)欧洲是脆弱的。这是从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侵略战争得出的一个关键教训。欧洲正在对此做出反应,首当其冲是用金钱。例如,为堵上最大缺口,德国政府设立了一个1000亿欧元的特别基金。
不仅如此,德国还决定今后动用国内社会生产总值的2%发展国防事业,而这一标准早在2014年北约成员国就已明确制定,但在2022年,来自欧盟的北约成员国中只有4个国家达标。鉴于俄乌战争爆发,现如今20个欧盟国家许诺大幅提升军费开支。
慕尼黑安全会议发布的欧洲防务报告则指出,补充资金虽然非常重要,但合理有效地使用资金更是一门艺术。
乌克兰战争的教训
为撰写这份报告,慕安会首先研究了乌克兰战争的打法。该报告的作者之一许特(Leonard Schütte)对德国之声表示,他们总结归纳出三个结论,"第一,所谓旧的军用物资,如坦克、火炮和防空设备仍然发挥着巨大作用。"
第二个结论乍一看同第一个相互矛盾,因为它涉及新型军事物资,"我们看到,廉价的无人机和闲置的弹药扮演了重要角色"。报告作者强调的第三个结论是,"卫星通讯尤其重要,一方面控制无人机,但同时它保障部队不同部门之间的交流通畅"。
乌克兰军方密集使用马斯克的星链公司提供的距离地表很近建立的网络系统。慕安会专家说,中期来看,欧盟将逐渐摆脱对私有企业的依赖,"欧盟有一个相关倡议,即向地球近距离轨道发射170颗卫星,由此填补我们在这一能力上的空缺。"
孤立零散的军事工业
如果这一倡议获得成功,将成为欧盟内部不多的标志性的典范。恰恰是军工产业,合作难于上青天。欧盟迄今也不具备一支欧洲军队,27个成员国各国有自己的军队,十来个国家拥有本土军工产业。社民党政治家巴特斯(Hans-Peter Bartels)抱怨到,其结果便是孤立零散,各自为政。他说:"一个本质性的障碍是产业的小规模状态我们在欧洲有太多生产独立系统的公司,在不景气时代,它们依靠订单维持了下来,现在钱不是问题了,它们更没有必要寻求合并了。但这一状态导致缺乏对整体状况的总览,也很昂贵。"
巴特斯曾作为联邦议院的军事事务代表工作了5年。在德国之声的访谈中,他分析道,"我们的确需要欧洲(军工)企业,就像民事领域的空客集团这类的欧洲公司,将之打造成世界级品牌。同样,我们至少在大型武器系统领域需要至多两到三个欧洲公司,让它们在顶级层面相互竞争。"
合作?可以,不行,可以来一点点
德国总理肖尔茨在6月22日的政府声明中说,"我们欧洲的国防努力必须联手执行;我们必须让军工产业有一个长远的发展前景,加速它们的生产"。
但好的想法一到现实中便很快遭遇国家的自私自利。慕安会的安全专家许特说,"我们寻找共同的军工合作项目,希望查到积极的例子以供今后参考学习 。但我们只看到很少的几个例证。"
军工的零散式分布在许特看来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让他担忧的更是军事上的成本,"我们看到,最普通的军用物品比如大炮的弹药,在德国购买的弹药,不能用到其它国家的大炮上,因为大炮的标准不同。真够荒唐的。"
但合作也时常闹翻。如德、法、西三国 的FCAS项目,这是战机系统的一个开发项目,正是它也成了三国无休止的就专利、工作分配以及领导负责制争议的大平台。巴特斯说,"我们必须同这一现象告别!这类项目应该留在欧洲企业手中,由欧洲承担责任"。
德法合作项目的进程中也会出现问题,比如共同研发的作战坦克(MGCS)上。该项目现已搁浅,德国方面已开始生产替代产品。
现在不行动,更待何时?
俄乌战争让人们再一次意识到推动完善欧洲合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感。许特反问道,"现在不改变合作的话,更待何时?"
他已经看到改变的例子,"作为对战争的反应,欧盟有史以来第一次为共同采购提高了吸引力。这在以前从未发生过。"
欧洲防务报告还指出了另外一个缺陷:过去数十年来已形成了巨大的产品空缺,许多欧洲国家只能到欧洲以外的国家大量采购军需品,因为取货的速度快。但这却削弱欧洲军工产业,长期看会造成依赖关系。这对速度与欧洲主权之间的矛盾凸显出来。
德国国防部长皮斯托里乌斯(Boris Pistorius)决定:速度优先。德国国防部今年4月底下达的一份命令中写道,"时间因素具有最高的优先权,从现在起,在所有联邦军目前和今后的项目中,是决定本质的因素,目的是尽快让部队能够使用上采购的物资。"
LINK: /dw/a-66046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