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中峰会:欧盟立场渐趋强硬
2019年4月9日(德国之声中文网)据德新社在峰会召开前几小时援引欧盟内部的消息人士称,中方对布鲁塞尔针对贸易和投资的一些关键要求做出“最后时间的重要让步”。该消息人士表示,北京已经同意欧盟的一些要求,其中包括“工业补贴、投资协议和市场准入”,并称欧盟对北京新的更强硬的立场“取得了成功”。
尽管峰会也会谈及气候保护、外交政策以及网络安全等话题,但对于欧盟来说,本次峰会的核心议题则是贸易和投资领域的"对等原则"。也就是说,如果中国企业希望在开放和透明的欧洲市场上做生意,那么,中方也必须给欧洲企业提供同等条件。
中国对欧盟的要求置之不理
此前一些观察家认为,本周二欧盟高层同中国总理李克强的会谈气氛将不会太融洽,因为,欧盟向中方提出的很多要求都未能得到满足。这些要求包括保障人权、公平的贸易以及投资环境。相比之下,去年九月中非峰会的氛围则大不相同,中国官方电视台将中非峰会形容为"家庭聚会",对中非之间的"永恒友谊"大加赞赏。柏林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的胡谧空(Mikko Huotari)表示:"对欧中峰会的期望值很低,因此峰会达不成联合声明的可能性非常之大。"
目前欧盟正在就签署投资保护协定同中国展开谈判。罗马尼亚欧洲部长梅拉尼亚·奇奥特(Melania Gabriela Ciot )在欧中峰会前夕表示:"该协定将成为一个关键性的工具,它能够确保双方拥有共同的游戏规则,对等投资条件,从而使欧洲在华企业能够得到一个公平的环境。如果一切顺利,实质内容符合要求,那么协定预计可以在明年完成。"
此外,欧盟还要求中国遵守世贸组织的相关规定,减少对钢铁等工业领域的国家补贴,也不得继续强迫外国在华企业公开核心技术。
对于上述诸多要求,中方早已承诺做出改善,但是这些承诺一直停留在口头上,没有付诸实施。中国问题专家胡谧空表示:"从欧洲视角来看,如果中国人去年做出的承诺,今年已经被付诸实施,那当然是一个成就。但是事实上,承诺并没有付诸实践,有些领域甚至还出现了倒退。"
欧洲人的耐心已经到了极限
一名欧洲外交官还透露,中欧双方在人权保障方面也存在意见分歧。峰会前夕,双方举行了人权对话,在胡谧空看来,这无疑是对双方后续谈判的一次测试。他说:"从人权对话的闭会声明上可以看出,对话本身进展的如何艰难。事实上,这是一次各说各话的讨论。"欧盟方面虽然提出了很具体的议题,但有些会议双方代表团没有同时出席。
种种迹象显示,双方分歧很大。一位欧盟外交官表示,签署联合声明的前提条件是,欧盟方面完全信赖中方去年做出的承诺。毕竟去年中方做出了一系列很好的承诺,但迄今为止得到兑现的内容却很有限。
"一带一路"在分化欧洲
欧中峰会之后,欧盟部分成员国政府首脑将再度在克罗地亚同中国总理李克强举行会晤。在这一所谓16+1峰会上,中国将同中东欧16国洽谈合作事宜。作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组成部分,中国将在此间开辟商贸路线和拓展基础设施建设。
批评者则认为,中国此举是试图扩大在中东欧地区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力。胡谧空表示:"李克强在克罗地亚逗留的时间会远远超过他在布鲁塞尔的时间。"他认为,中方将会继续扩大同上述国家的合作,从而使欧洲各国间的团结名存实亡。
欧盟试图接受这一现实,并使这类合作能够得到有序进行。一名欧盟外交官透露,峰会上双方将达成的一项共识是授权世界银行,就连结中国和欧洲大陆的铁路交通开展可持续性发展的调研。
欧盟投资与发展事务专员卡泰宁(Jyrki Katainen)表示:"我们愿意同中国开展合作,以便在巴尔干地区和非洲推进高标准和可持续性的发展,并使第三方在亚洲的投资获得公平的投资环境。这一点在基础设施的投资方面尤为重要。"
中国是"战略对手"
在对欧中关系的重新评估中,欧盟已经不再只将中国视为战略伙伴,同时也视其为战略对手。欧盟委员会发表的对华关系"十点计划"中,确认双方之间"机遇与挑战的平衡已经发生了偏移"。胡谧空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变化。他说:"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措辞。"
欧中关系变化之大,过去几周来频繁的外交互动足以说明问题。比如习近平的意大利之行或者习近平在巴黎同默克尔和马克龙的会晤等等。中方一系列外交行动给布鲁塞尔造成的印象是,中国同欧盟开展谈判的同时,似乎更注重发展同单个欧盟成员国的双边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