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未来已经开始

Christina Bergmann2007年6月26日

互联网的进化是以飞奔的速度,让人目不暇接。这一过程中,热情奔放的支持者有之,怀疑小心的警告着也有之。有一点非常明晰,这是一条不归之路。

https://p.dw.com/p/B3Xe
谁能绕开www

Web 2.0早已成了日常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数以百万计的人花时间在维基百科上撰写文章,在Amazon上写述评,在Ebay网上拍卖行上评论商品。网上自行发表假日照片,或者放大的特写照。但是,不论他们身置何处,他们都在都在做着同一个项目。

Internet-Buchhändler Amazon
网上书店Amazon图像来源: dpa

互联网书店出版商、Web2.0的发明者欧锐利(Tim O'Reilly)说,“互联网成了一种平台”,一台总电脑。每只单个电脑要保证的是通向全球总电脑的路径。

全球总电脑的学习速度在不断加快。企业利用网上提供的免费数据开辟新的客源。Facebook的一名工作人员保证说,他们企业不随便出售网民的数据,不过,他们同广告公司有过谈判契约,规定他们可以提取用户的哪些数据,而哪些数据则不行。Yahoo和Google声称,他们保护用户的数据,但在个别情况下,他们必须遵守当地法律并同司法机构进行合作。

收集数据有没有界限?

Deutschland Wirtschaft Urlaub Reisebuchung im Internet
网上把度假事搞定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 dpa

理论上说,数据收集和相互连接是没有界限的。比如,GPS(全球定位系统)信号可以通过手机传到各处,这样,教授就可以通知到他的学生,他将晚到15分钟,因为他手机的位置 - 当然也就是他自己的位置,离大学课堂还有10公里的距离。假如教授按时到了课堂,警察局就很清楚地知道,该教授超速行驶,随即寄上罚单。

欧锐利说,不久,软件就能替代人做出很多原先只有人才能做出的决定,比如在社会关系方面。现在的社会关系平台还达不到弄清二人间真正社会关系的地步,当然这牵涉到他们二人是否真的相互信赖。如果他们见面,感觉还会同写电子邮件不一样。如果新的软件进步到可以做出对人的判断,那么它也就可以决定,是否把朋友的电话号码交给第三者。


在数据洪流中实现升值

Wladimir Putin chattet im Internet vor G8 Gipfel in Sankt Petersburg
总统也chatten一把图像来源: AP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标准也发生着变化。5年前人们因为怕别人读到而不敢写在明信片上言辞,今天也公开写进互联网的博客里,尤其是青少年,他们无所不写,他们希望他们的那些东西在数据洪流中实现升值。

互联网研究者认为,总体上说,电脑将越来越多地走入后台,取而代之的将是手机。在中国,每天出售的新手机高达100万只。农民没有电脑,却有手机。比如,政府就将医疗改革的信息送进手机。


“我们将受到震惊”

除电脑和手机外,新的信息工具也将诞生。智能收音机和其他工具都将走向市场,并价格合理,低薪阶层可以接受。这样,不论底薪个人,还是硅谷企业,都能从全球化数据库中受益匪浅。2001年,美国加州地硅谷震荡,许多企业倒闭,现在,这一领域又恢复了元气,那里又出现了新公司,当然,人们再起步时,更为小心翼翼了。

Bildgalerie Silicon Valley 006#024
O'Reilly公司总部图像来源: DW/Christina Bergmann

前景看好,市场却越来越拥挤。大公司吞并小公司的兼并战早已紧锣密鼓,Google 收购了YouTube,Yahoo买下了flickr。欧锐利认为,这些都是新科技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就网络而言,参与的人越多,它的价值就越高。先进入的,受益也更大。要想退回到原来的时代,是不可能的了。但预言哪项科技将得到怎样的发展,发展多块,还是相当困难的。欧锐利说得好,“我想,能预见的,是我们将受到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