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罗德执政七年对华政策面面观
2005年9月10日施罗德总理在七年任期内六次访问中国,每次都携带庞大的经济代表团,但人权组织对施罗德实用主义的中国政策提出批评。
2002年12月,德国总理施罗德为上海的磁悬浮试行段通车剪彩,该项目是德中经济合作的范例。施罗德高兴地说:“今天的访问非常具有象征意义。我这样说是因为今天我们为之剪彩的技术项目为德国与中国所独有。”
尽管这一试行路段在技术上并非完美无瑕,但磁悬浮项目仍体现了德中双方的一个共同梦想,那就是将德国的世界顶尖技术和中国人把最现代化技术据为己有的雄心结合到一起。两国的经贸关系在施罗德当政期间确实以令人目眩的速度发展。1999年以来,德国是欧洲在中国投资最多的国家。而2002年以来,在德国的外销市场上,中国跃居第二,仅次于美国。
促成这一段成功史的原因之一是德国人学会了亚洲人的一个处世原则,那就是给对方留面子。在批评北京的时候,德国人更愿意躲在美国等其它国家的后面,有关人民币升值和纺织品争端都是典型的例子。
在一个与中国有关的事件中,德国总理施罗德也得以保住脸面,那就是向中国出售哈瑙核工厂的意图。2003年12月施罗德第五次访华时表示,他不反对把哈瑙核电站卖给中国。施罗德低估了联合政府中小伙伴绿党的阻力。绿党议会党团主席萨格尔女士毫不掩饰她的不满:“很遗憾,联邦总理没有利用他的影响力劝阻西门子公司放弃这笔交易。其实这是一个对西门子这样的大公司施加积极影响好机会,可以对它说,如果你们现在将哈瑙的核设施卖到中国去,这将不利于你们在世界其它地方的交易。”
为了缓和联合政府的紧张气氛,红绿两党商定由外交部来对这宗出口交易进行审核。谁也不相信审核会得出一个结论。中国政府也给施罗德留了面子,没有提出抗议。
后来,中国人认识到:与中国政府首脑不同的是,德国总理在德国和欧盟内部并不总能贯彻自己的意志。在取消对中国的武器禁运上就是这样:施罗德坚决主张取消对华武器禁运,他说:“决定最终将由欧盟做出,但我的立场没有改变。我对这个问题的态度是十分明确的。而且看来我的立场与大多数欧盟决策人是一致的。我对此非常高兴。”
施罗德高兴得太早了。在他说这番话半年之后,欧盟内部的阻力仍然很大,近期内不可能解除对华军售禁令。施罗德在这个问题上的一意孤行使他遭到德国媒体的一致批评。就是在他自己的阵营内,主流意见也是中国应当改善人权状况,之后再谈解除武器禁运。
说到人权:施罗德在对中国的六次访问中从未公开涉及人权问题。对此,他自己有一个解释:德国与中国从2000年开始法制国家对话,其中的一部分就叫作人权对话。被联邦政府赞誉为两国关系中一项核心内容的法制国家对话却没有得到人权组织的好评。“大赦国际”德国分部的秘书长洛赫比勒说: “我们看到,人权对话带来的人权方面的改善是微不足道的。因此,我们要求对已经采取的措施进行一个总的评价,并依据获得的认识在未来制定新的策略。”
“未来”,这对德国来说就是9月18日联邦议院大选之后。如果联盟党和自民党上台,人权组织能够指望他们将对中国施加更大的压力吗?对中国来说,联邦政府换届将意味着什么呢?在德国任教的中国政治学教授辜学武认为:“联盟政府传统意义上来讲属于亲美派。目前来看,联盟党如果执政,将会把重点更多放在美国。但一个良好的德美关系并不一定会伤害德中关系。第二个中国不必担忧的原因是联盟党一般在做承诺时比较小心谨慎。一旦做了承诺之后,会极力去实现。这与施罗德政府的表现不一样。施罗德向中国做了很多承诺,但在真正政治敏感的问题上,他基本上没有兑现过。”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
本站网址:www.dw-world.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