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危机下 中国在非洲担起多重角色
2020年5月10日(德国之声中文网)新冠疫情让非洲国家的经济和医疗系统承受重负。中国政府和民间已向非盟提供了医疗物资。但其间并非一切顺利,在一些非洲国家领导人看来这也还远远不够。
鉴于中国已取代世界银行成为非洲最大的贷款方,为了缓解新冠疫情给经济带来的冲击,不少非洲国家出现呼吁中国减免债务的呼声。这并非没有先例,在2000年代中期,中国曾为撒哈拉以南非洲负债严重的国家减免了大笔债务。
伦敦海外发展研究院(Overseas Development Institute)的资深研究员陈韵楠关注中国的发展援助资金流动,她对德国之声介绍说,一般来说,中国减免债务主要是对无息和低息贷款,也就是已经有补助成分在内的项目,这只占贷款的很小一部分。
"中国的大部分贷款不属于这个范围。不过我想会有一些减债动议或更多的债务免除,但这只会占总体债务的一小部分,影响也相对较小。"同时中国已转向其它调节机制,比如延期偿还、延期偿息,以及某些情况下开放债务重组的谈判。
"医疗外交"
中国在非洲的投资也服务于政治目的。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北京帮助那些支持或至少不反对中国的非洲国家政府。
在新冠疫情期间,中国努力为自己打造全球推手和问题解决者的形象。在非洲,这意味着加强现有的关系。尼日利亚的国际安全事务分析家埃格古(Ovigwe Eguegu)认为,当西方国家忙于抗疫,无暇他顾之时,像尼日利亚这样的非洲国家没有太多的选择:"如果中国人告诉你下周之前货会运到,它们就会到。谈到贸易、经济等等,相对美国或整个西方,这就是他们的优势。他们动作很快,你很容易看到他们在做什么。"
但中国在非洲的"医疗外交"并非到处都受到欢迎。当来自中国的医疗人员和物资抵达尼日利亚时,激起的当地人的不满。尼日利亚医疗协会称,该国应该动用原本失业或收入不足的本地医护人员。
埃格古说:"我觉得中国人误判了形势。他们盲目地向外派遣医生,而没有考虑到各国的具体情况,还有当地民众的感受。"
不久前有关数百名非洲人在广州被赶出居住的公寓和酒店的媒体报道,显然无助于中国的形象。广州当地人担心病毒在非洲人社区传播。这样的种族主义无疑让非洲公众对中国产生负面看法。埃格古说,中国人一向认为从历史上看"中国从未欺压过非洲人",因此与西方列强相比似乎有一种道义优势,但如今情况有了改变。
潜力在民间
但中国在非洲的存在,不仅是政府、国企的行为,不仅是投资开发和大宗贸易,还有民间层面。目前有数十万中国人生活在非洲各个国家。在新冠疫情来临之际,许多地方的华人社区在为抗疫贡献自己的力量。有些中国移民已经融入了当地社会。
1996年来到南部非洲小国博茨瓦纳经营农场的胡岩对德国之声记者说,他很喜欢这里简单平静的生活,有很多当地朋友,他们对他都很友善。他把这里称作"第二故乡","说心里话,我希望为这儿做点什么"。
这里的华人社区积极于公益慈善,资助年轻人在当地上大学,为基础设施建设出资出力。当他们听到武汉的新冠肺炎疫情后,一起筹集了1100万博茨瓦纳币捐助给政府的救助基金,并捐赠了价值7万博茨瓦纳币的消毒洗手液。
胡岩说,一开始当地朋友还开玩笑地把他叫"新冠病毒","连一些老朋友都这么跟我开玩笑,这种感觉可不好。不过一段时间后,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这是一个全人类面临的严重问题,每个人都必须团结起来共同对抗。"
中非关系学者加巴特豪韦(Mmoloki Gabatlhaolwe)对华人移民为抗疫出资出力并不意外。他指出,中国人是博茨瓦纳最大的外国侨民群体,传统上也构成该国最大的自主经营者阶层。他们与当地人和谐相处,没有受到排斥。"他们觉得这关系到生活在博茨瓦纳的每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