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繁
电视直播节目
最新视频
焦点
APEC
以色列-哈马斯战争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广告
文化大革命
全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也被称为“十年动乱”、“十年浩劫”,是一场于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所发生的政治运动。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weitere Berichte über Meeting China
魏格琳女士(Birgit Suanne Weigelin-Schwiedrzik)是维也纳大学的现代汉学教授,同时也是海德堡大学汉学研究中心负责人以及国关学院的副院长,她专门从事对中国的文革时期的研究。在波恩“会晤中国”(Meeting China)活动现场,在与德国之声记者的访谈中,她从现代性和文革的角度带给我们一个对中国问题以及当前热点-西藏问题的全新解读:
首批西德留华学生经历30年前中国乱世
1973年,首批西德留学生飞往中国。他们抵达的目的地是一个备受文革摧残、充满阶级斗争的国度。毛泽东在病床上指点江山。谁将是他的接班人,中国又将何去何从,均是一团迷雾。这批德国留学生亲身经历了这段混乱的历史。
林彪百年争议依旧
1907年12月5日,也就是100年前的今天,一个名叫林育蓉的孩子出生在湖北省黄冈县回龙山林家大湾,48年之后,他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十大元帅之一,那个时候他的名字已经改成了林彪。又过了16年,宪法明文规定的接班人林彪驾机出逃,坠毁于蒙古草原。作为中国现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林彪多年来都是公众舆论的一个禁忌。
“历史中国众生相”呼吁建立文革纪念馆
北京今日美术馆日前正在举办《历史中国众生相:1966-1976 》油画展。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教授徐唯辛创作的这套油画作品,以黑白肖像群再现文革期间的各种人物形象——既有呼风唤雨的政治人物、文化人物,又有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人,从一个独特的侧面记录文革历史在人们心中的痕迹。
文革一代认为30年前的社会更和谐
成百上千人一起在公园高唱《东方红》真算得上是奇异一景了。这种社会现象背后又反映了哪些社会问题社会变化呢?记者洪沙就这一现象采访了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研究中国社会转型问题专家黑伯勒(Thomas Heberer)教授。
文革加暴力-贾樟柯新片《刺青时代》等待审查
凭借电影《三峡好人》在去年的威尼斯影展上问鼎金狮奖的中国导演贾樟柯目前在筹拍新片时遇到了些小麻烦。由于这部名为《刺青时代》的新片涉及文革中的少年暴力,至今未能通过有关部门的内容审查。德国之声记者就此采访了贾樟柯导演:
德中对比:治愈文革创伤需要讨论和共识
作为维也纳大学东亚研究所的汉学家,魏格林教授(Birgit Susanne Weigelin-Schwiedrzik)一直对中国的历史编纂怀有浓厚的兴趣,她把中国关于文化大革命历史的撰写和德国对二战历史的反思作了比较研究。刚刚结束在中国为期三周的研究回到维也纳之后,魏格林教授接受了德国之声记者的采访:
读者来函集(2007年5月第3期)
欧盟议会呼吁中国与达赖重开对话,文革纪录片被封杀,德国记者上海笔记,中国能源问题等是本期来函读者关心的话题。
文革纪录片珍贵却被封杀
1966年8月,红卫兵运动首先在北京师大女附中兴起。在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口号下,师大女附中的红卫兵把这所学校的党总支书记兼副校长、所谓的“修正主义分子”卞仲耘活活打死。四十年后的今天,独立制片人胡杰拍摄了一部细致入微的纪录片,名为“我虽死去”,记录了这一事件。本周的明镜周刊把读者带回四十年前那个“红色恐怖”的夏天:
文革结束三十年:十大变化和十大不变
1976年10月6日,中国发生了“粉碎四人帮”的大事,这一天实际上成了延续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日子。今年10月6日因此是文革结束三十周年的大纪念日。三十年后我们回过头来,简单地比较一下,看看现在与文革时有哪些变化,哪些没有发生变化。当然变化和不变远不止这些。这两个“十大”只是德国之声记者个人摘选的。欢迎读者提出不同的看法和排列。
文革结束30年反思历史仍是禁区
30年前的10月6日,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发生了,文革后期权倾一时的“四人帮”被拘留,继而受到隔离审查,这一天也成为文革结束的标志之一。然而在30年后的这一天,在中国大陆的媒体中找不到任何有关这一事件的内容。有分析家指出,这反应了中国领导层缺乏客观反思这段历史的意愿。
中国不能公开评论毛和文化大革命
毛泽东去世三十周年之际,中国政府没有举行纪念活动,也没有人提到三十年前的这一天意味着文化革命的结束,大多数中国人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个日子。相反,毛泽东的肖像成了打火机、手表、提袋等日常用品的装饰。商报记者在北京观察到以上现象后,分析了其中的原因:
李锐:解决中国的问题要“慢慢来”
九月九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领袖毛泽东辞世三十周年忌日。三十年后红星仍然照耀中国,毛泽东的思想影响无处不在。中国从官方到民间,不约而同地举行一场场大大小小的纪念活动。曾任毛泽东秘书现年89岁的老共产党员李锐接受了德国记者的采访
访谈: 马可波罗旅行社导游中国40年
慕尼黑马可波罗旅行社即将迎来它50岁的寿辰,作为一家资深的旅游集团,它的足迹踏遍了世界各个角落。上世纪60年代中期马可波罗首次带领欧洲游客踏上中国的土地,是为西方旅行社之中的先行者,至此以来成功地开辟了西方游客在中国的旅游路线。在马可波罗旅行社五十年纪念即将到来之际,德国之声中文网记者采访了该公司集团的新闻发言人克劳斯.狄(Klaus Dietsch)先生,狄先生本人也是在中国山东出生的德国人,对中国怀有深厚的感情。
文革,那场持续10年的浩劫
1966年5月16日,毛泽东发动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将中国推入为期十年的文化浩劫和恐怖之中。那时,提起中国,世界人民无论如何也不会联想到她的经济实力,以及充斥国际市场的廉价产品,而是红卫兵和毛主席语录。40年后的今天,文革已被人淡忘,年轻一代的中国新新族类更是对文革缺乏起码的了解。
读者来函集(2006年5月第3辑)
尽管上德国之声网多了些挑战性,仍有不少读者不远万里写来信函。文革四十年引人深思,网络障碍招人急恼,06世界杯扣人心弦,宗教问题惹人评说,总之本期来函集话题很丰富。
德语媒体评中国沉默文化大革命
在毛泽东发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四十周年后的今天,中国党的宣传部门禁止讨论这场中国现代史上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政治运动,中国的媒体对此保持一片沉默,甚至回避“文化大革命”一词。世界报对此写道:
香港媒体反思大陆之不反思文革现象
五月十六日是中国文革四十周年纪念纪念日,香港媒体发表了大量纪念和反思的文字,同时也报道了中国大陆内部一片失语的现象。德国之声香港特派记者编集如下。
四十年够不够反思文革?
姚文元今春病亡,“文革浩劫”满四十周年,而中国媒体沉默异常。是不许说,不堪说,还是不敢说?
文革四十年:十大事件和十大问题
5月16日是中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爆发40周年。今年10月6日,又是这个文革结束30周年。德国之声中文网记者在此列出十大事件。文革的重大事件很多,可以有很多种列法。同时,在此提出十个问题,问题和事件并不一定是同一回事。仅供大家参考。也欢迎提出不同见解。
内心的文化革命
德国医生阿齐·哈戈在中国教授精神分析法。文革时代造成的精神伤害,以及如今不同代人之间的冲突是困扰中国人内心的主要问题。
香港媒体谈纪念文革、陈日君主教和中日关系
香港主教陈日君本周从梵蒂冈返港,但陈日君和北京之间的关系依然敏感;在中国国内局势方面,巴金倡导的文革博物馆迟迟未能落实,而且仅仅一个文革摄影展也在日前遭到取缔。另外,日本前首先桥本龙太郎今天访华,也引起香港媒体的关注。
政协代表呼吁建立文革博物馆
今年是文革结束30周年。尽管中国政府将文革称为一场错误的内乱,但却始终没有对其进行彻底的反思。中国至今仍没有一座正式的文革纪念馆,向人们详细展示那段悲惨的历史。首先提出修建文革纪念馆的是中国已故作家巴金。在此次两会期间,中国作家张贤亮、赵丽宏和杨匡满以及近50名来自知识界的政协代表再次呼吁政府建立文革纪念馆,公开目前尚不为人知的一些文革历料。
建立文革博物馆呼声在起
建立文革博物馆呼声在起
新文化大革命 中国兴起博物馆热
今天,谁如果关心中国的发展变化及其对科技进步不减的信仰,谁就会联想到总体规划、未来蓝图、迅捷实现的超大型建设项目所造就的一批批平地而起、相貌雷同的试管城市。然而,中国规划和建设的不仅仅是崭新的集团公司总部、体育馆、购物中心和住宅小区,而且也在兴起新建博物馆的巨大浪潮。
安东尼奥尼的蓝色《中国》—关于中国人的历史纪录
1972年的中国,连同文革那段特殊历史时期,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要么是已经褪色的记忆,要么是谜一般的未知,而“安东尼奥尼的镜头摇过去,摇过去又摇过来。残山剩水犹如是。皇天后土犹如是。”(余光中《听听那冷雨》)那里面是中国吗?那里面当然还是中国永远是中国。
波恩举办“文革三十年”研讨会
中国文化大革命已经过去30年,这段历史是否得到了应有的反思?德国人是否了解这段历史的真实情况?德国之声和波恩中国学会不久前共同举办了题为“文革-强制的遗忘”的研讨会。
文革“血统论”在香港死灰复燃?
“谁是爱国者”的争论刚刚趋于平息,本周又有两件事吸引了香港媒体的注意:一是香港民主党前主席、香港立法会议员李柱铭应美国参议院邀请,赴美参加该院举行的香港民主问题听证会;二是一年一度的两会又在北京召开,而今年两会是胡温上台一周年,也是胡温新体制展示成绩单的时候。
德文版摄影画册再现文化大革命
最近,德国的一本摄影画册发表了现年63岁的退休摄影记者李振生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拍摄的三百幅珍贵历史照片。
“抗炎”群众运动使人想起文革“清理阶级队伍”
法兰克福汇报驻北京记者在一篇文章中生动地描写了北京的“抗击‘非典’人民战争”:
前一页面
第4 页,共4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