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买网红、控制外媒 中国遭美批操弄资讯
2023年10月2日(德国之声中文网)美国国务院週四(9月28日)发布报告,称中国每年花费数十亿美元,在全球操弄媒体。报告以“中国如何寻求重塑全球资讯环境”为题,指控北京透过各种欺骗、胁迫手段,试图建构有利于其政治宣传的“资讯生态系”。
报告指出,中国的做法可能导致全球言论自由“急剧萎缩”。若让北京实现此企图,将会“改变全球资讯地景、制造偏见与差异,导致各国在经济与安全上,做出从属于北京利益的决定”。
美国国务院全球参与中心(Global Engagement Center)的特使兼协调员鲁宾(James Rubin)表示:“当你把拼图一块块拼凑起来,会看到中国政府在世界上关键地区寻求主宰资讯的野心,令人叹为观止。”他警告,若不阻止中国的资讯操弄,将导致民主价值“缓慢、稳步的毁灭”:“我们不会想看到,奥威尔式的真实与虚构混杂出现在这个世界。”
这份报告反映了美国对中国资讯战攻势的忧心。报告发布前一天,路透社等媒体消息称美国有10位国务院官员的邮件被中国黑客窃取,遭窃邮件达6万封。今年7月,微软公司的报告曾指出,中国黑客组织取得了25个组织的电邮,受害者主要位于西欧;彭博社等媒体随后揭露,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Gina Raimondo)的邮件也遭入侵。
此外,脸书母公司Meta今年8月表示近期移除了约7700个脸书账号,这些帐户透过Meta的平台推广亲中言论,一方面赞扬中国政府,一方面批评西方,并攻击对中国政府持批判立场的记者和学者。
报告提及哪些资讯操弄手法?
“每个国家都应该能够向世界讲述自己的故事。然而,国家的叙事应以事实为基础,就事论事看待其兴衰。”根据报告,中国不再只满足于推广、捍卫其政治立场,更进一步寻求散播假信息、在海内外降低美国的公信力。
报告称,中国政府一方面以虚假、有偏见的资讯来推广其正面形象,一方面打压与官方说法相悖的言论。在涉及新疆、台湾、南海争端、人权疑虑、中国经济的“敏感”议题上,北京会藉由“网络与真实世界中的恫吓”来压制异见,强化自我审查风气。
透过资助网红,并致力于收买外国政治菁英、记者等国际知名人士,北京“明里暗里”影响内容平台:“截至2021年,有将近100位有影响力的人士,以20几种语言,在多个社交媒体平台上传布中国的官方信息,这些人在数十个国家拥有超过1100万名追踪者。”
北京也公开或暗中收购外国媒体股份。举例而言,为了规避泰国法律对外国媒体所有权的限制,中国透过一间科技公司在当地成立子公司,由泰国人经营,并收购了泰国最受欢迎的新闻网站。中国也成为非洲数码电视服务的主要提供者,控制了当地的有线电视供应商,因此能够优先播放有利于中国官方的内容,限缩西方新闻频道的播出。
其他的做法还包含跟地方媒体达成有限制的内容共享协议,“让可信的报刊替标注不清的中国政府内容提供合法性”,例如中国官媒央视免费提供影音内容给全球1700家媒体,但这些内容经过了重制与包装,常常不会标明是来自于中国政府。
该报告进一步对中国的“数码专制主义”提出警告,直指中国利用微信,对居住于民主国家的华语使用者散播假信息;而外国政府使用华为的设备进行警务工作,并用于拦截其国内政治反对派的电子通讯与手机定位数据,亦引发资安疑虑。此外,根据美国政府消息,TikTok母公司字节跳动曾经阻挡北京的批评者使用其平台,甚至制作一份“定期更新的内部名单”,详列遭限制的用户。
盡管如此,报告也称,中国对全球的资讯操弄在民主国家并非全然一帆风顺,因为地方媒体与公民社会的反抗,多少挫败了中国的攻势。
北京怎么说?
中国外交部30日称美国涉华报告“罔顾事实、颠倒黑白,本身就是虚假信息”,并批评道:“把舆论场武器化正是美国的‘首创’。”
今年7月,北约发表的公报曾指责中国以“野心和强制性政策”挑战北约的利益、安全和价值观,并恶意以网络行动、冲突言论和假信息,来针对北约盟国。当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亦批评北约“歪曲抹黑、编造谎言”。
针对关于中国黑客的指控,中国则多次主张“美国才是全球最大黑客帝国和网络窃密者”,并反批美国透过“散布虚假信息转移视线”。
(路透社、法新社等)
© 2023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