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摘星揽月 三十年欧洲航天局

德国之声中文网2005年5月31日

在宇宙中,30年就象人眨一下眼皮,而对欧洲航天来说,那却是酸甜苦辣的漫长岁月。30年前的今天,1975年5月31日,10个欧洲国家共同组建了欧洲航天局(ESA)。今天,欧洲已是世界航天三强之一。

https://p.dw.com/p/6ihe
惠更斯号壮烈地扑向土卫六图像来源: ESA

6月1日,施罗德总理将赴达姆施塔特航天控制中心参加庆祝活动。

在航天事业中,欧洲统一的意义再明显不过了。单独的任何一个欧洲国家都无法与超级大国比拼。联起手来,欧洲却打破了美国的垄断,今天得以在诸如ISS航天站之类的国际项目中作为平等的伙伴坐在桌旁。

成功的历史始于1979年承载火箭阿丽亚娜的腾飞。在此之前的“欧洲号”火箭多次失败的尝试之后,其它航天民族没有料到会有这么一个突破到来。这一发展来得正是时候:在80年代,若干商业卫星为私立广播和电视台射入太空。用阿丽亚娜4号,欧洲得以覆盖全世界需求的60%:在1988至2003年间共发射了180多个卫星。

在火箭发展方面,欧洲航天局也遭遇过挫折。比如,1996年,阿丽亚娜5号在发射后不久即爆炸,因为它偏离了轨道。似乎嫌耻辱还不够,以有效承载10吨欲进入新的规模的阿丽亚娜加5号由于驱动装置损坏而不得不在起飞后摧毁之。直到两年后,再次发射才终于成功。目前正在研制载重12吨的新火箭,那将可以把发射费用从现在的每公斤1万2千欧元上降低一半。

欧洲不得不告别其野心勃勃的空间站“哥伦布”和航天飞机“赫尔梅斯”研发计划。这些大项目资金无法落实。取而代之的是参与国际空间站ISS的合作。出于经费原因,国际上的航天机构多年来就喜欢采取合作的形式。于是,欧洲航天局的登陆器“惠更斯”与美国的探测器“卡西尼”携手飞向土星。它在今年1月登陆土卫六时发回了惊人的照片。

今年获得了30亿欧元预算的欧洲航天局现在已经变得十分重要。在全球气象监督方面,它通过它的卫星Envisat提供着重要的数据。在2003年的月亮探测器Smart-1中,已经对未来登陆星球用的新型离子驱动器作了试验。

一年前,欧洲航天局把“罗赛塔”飞船送上了为时10年“暴走”征途,去追逐丘留莫瓦-格拉西梅科彗星。今年末,“维纳斯特快”将启程。列入计划的还有,在今后几年内建造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到那时,欧洲在卫星导航领域也将摆脱美国GPS的垄断控制。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
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